「缺水是國恥」屏科大教授催生台灣首座地下水庫

台灣年雨量約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雨量的2.6倍,比大部份的國家都還要多,卻也是世界第18大缺水國。研究地下水庫的屏科大工學院長丁澈士就說這是「國恥」,於是他一手催生了全國第一座地下水庫,今年(2018年)10月完工,預計一年可以補注1.5億噸的水,將洪水資源化。

這裏是屏東大潮州人工湖,是全國首創的地下水人工補注湖,透過攔截林邊溪中上游的水流,把雨水留在人工湖,再慢慢滲透到地層,最後流到人工補注湖,也就是地下水庫,預計年補注量1.5噸,補注10年後可提供6000萬噸的水源,有效解決台灣夏天缺水的問題。

屏科大工學院院長丁澈士一手催生地下水庫,因為有鑑於台灣年雨量多,卻因為地形條件留不住雨水,順著河流一瀉千里,每到夏天總是開始喊缺水,他直言台灣缺水是國恥,多年前提出大潮州人工湖計畫,要讓洪水資源化。

丁澈士表示,「我如何把地上水庫取出來,有一些的研究可以在臉盆(人工湖),旁邊去做抽水井,就可以把它拿出來使用,但如果我們要達成國土復育的目標,就要把這個水引流到沿海地區,讓地下水位抬升,不致於地層下陷的繼續惡化。」

透過沈澱、沉沙等等手續,地下水庫的水比起地表水庫來得更乾淨,水公司要使用也更為方便,他呼籲水利單位應該要時時刻刻監控地下水庫的水量,不要每次都只公告地表水庫的儲存量,應該把地下水庫的水量也一併納入,好好運用就能擺脫缺水的惡夢。

(民視新聞/洪明生 屏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