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促成千里相遇 文學館女性特展撫平傷痛

一個是出生台灣,現實殘酷下,被迫當慰安婦的阿嬤,一個是荷蘭籍猶太女孩,看似不相關,但同樣都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戰下,遭受戰爭無情蹂躪,慰安婦阿嬤雖然幸運存活下來,13歲的安妮卻來不及長大,用她的筆寫下的日記,被列為改變世界的十本書之一,台灣文學館把安妮和阿嬤的相遇,即日起展出相關文稿,希望用藝術創作來撫平傷痛。

原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少女時期,卻因為要躲避納粹的追殺,躲在閣樓密室,只能透過日記抒發心情。

而遠在千里之外的台灣,也有個女孩沒有辦法接受教育,遑論寫字,只能每天幫忙家務。

用戲劇方式呈現同樣時空背景下,平行的生活模式,國立台灣文學館和婦女救援基金會展出安妮與阿嬤的相遇,戰爭碾壓下,摧毀的人生。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范情表示:「安妮她恰恰是一個年輕的女孩,而在同樣的時間,在另外一個空間,在太平洋戰區裡面也有一批年輕的女孩,因為戰爭影響她們後來的生命。」

地域上遙遠的距離,同樣面臨二次世界大戰而產生連結,也促成這次展覽。

國立台灣文學館長蘇碩斌說:「安妮是一位1929年出生的猶太籍少女,當年為了躲避德軍的侵襲,被幽禁在一個小房間裏,跟她同年出生其實是我們這些慰安婦阿嬤,這些我們現在雖然稱為阿嬤,但她們當年都是少女。」

慰安婦的阿嬤展現女性堅毅特質,卻仍得忍受外界異樣眼光,安妮按下對青春的幻想,蜷縮密室,女性獨特韌性,透過展覽,深刻感受。

(民視新聞/黃建宇 台南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