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大量暴斃收成差 台西漁民欲哭無淚

雲林台西鄉是國內文蛤主要產地,不過這幾年,暴斃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文蛤「育成率」越來越低,「育成時間」也越來越久,保守估計,每公頃都要慘賠50萬左右,養殖漁民苦不堪言。

蛤仔大大小小下鍋炒,一顆顆張開嘴巴,釋放大海的滋味,麵條吸附飽滿醬汁,大人喜歡小孩愛吃。蛤蜊肉質肥美,湯汁鮮甜,不管熱炒、酒、煮湯都適合。

消費者大啖海味,殊不知產地的漁民卻是苦不堪言。

台西鄉文蛤養殖戶展示,文蛤不是搞自閉打不開,不然就是大量暴斃死亡,這一整台車,上面一袋一袋堆積如山,都是報銷要載去丟掉的。

養殖戶表示,丟掉的超過一半,能賣錢的剩不到一半,以前養殖多久可以收成8個月,現在要一年半甚至二年。

文蛤長不大,收成逐年遞減,死的比活的多,產量減少五成,價格上漲也是血本無歸,大量死亡到底怎麼了?

雲林縣農業處長張鴻猷指出,「養殖的環境不好,密度太高氣候變遷也有影響,很難解決。」

文蛤異常死亡,專家推測是池體用太久老化、海水浮菌太多、底土太久沒換,加上溫差太大,由於更換底土成本太高,短期只能建議先降低放養密度、改善水質,減少損失。

(民視新聞/鄭孝欽、張士政 雲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