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手臂代替人力!工研院協力成衣紡織業加快生產製程

面對快時尚興起的全球性挑戰,工研院跟紡織業合作,在台南建置「成衣單站多工序自動化站」,結合智慧化技術,整合設計跟生產端的需求,用機器手臂代替人力,製程更有效率。

模特兒走秀,展示身上穿的圓T,不管男生或女生穿,看起來都很舒適,這也是台灣紡織業運用人工智慧科技的成果。

從設計、打樣到生產無縫接軌,全在「成衣圓T單站多工序自動化站」作業,可以少量多樣,彈性決定製程。

紡織業者高錦雀說,「從圓T開始它可以做到一站多工序,用機器手臂可以代替人力,基本上我們現在可能縮到2、30%,未來我們希望可以縮到70%。」

工研院研發副組長陳柏戎補充,「我們就是用這個3D視覺模組,去指揮這個機械手臂,讓它可以做彈性的動作,根據各種不同布料的狀況,去做一些不同製程的動作,這樣就可以達到類似人的操作效果。」

在工研院的協助下,不只台灣成衣製程邁向半自動化,其他製造業也適用。

陳柏戎表示,「另外在金屬加工的上下料,還有在一些電子組裝,還有在物流的搬運貨上下料的話,這些我們現在都有一些產業的合作,我們也希望可以持續推動,讓國內的3D模組更普及更平價。」

紡織業跟工研院合作開發快速打樣,導入智慧工廠,打破過去分工細,需要找不同廠商分別製作,耗時的缺點,不但大幅縮短時程,運轉效率高,也讓台灣成衣產業更符合少量多樣的市場需求。

(民視新聞/黃建宇 台南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