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周日舉行區議會選舉 形同對港府「公投」

香港即將在後天舉行區議會選舉,全港18個行政區、共分成452個選區,一區會選出一席「民選議員」。雖然區議員的職權僅僅只是「提供諮詢」,但是他們往往掌握地方資源,有機會影響2020年的立法會議員選舉、和2022年的特首選舉。一般認為,對於聲勢低落的港府而言,這次選舉就像是港人民意的總表態。

歷經近六個月激烈抗爭,戰場從街頭轉往投票所,香港24號將登場區議會選舉,參選大爆炸,有1090位候選人要爭452個議席,是香港民意的重要觀測指標,形同對港府的「公投」。

競選帆布被塗汙破壞,一如香港社會撕裂加深。港府已經強調,選舉照常舉行;23、24兩天也沒有示威者號召抗爭,而是呼籲大家出門投票,但是警方不敢大意,每個投票所都將有防暴警駐守。

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表示,「我不認為(在投票所部署鎮暴警會升高緊張),我想重點是確保投票所的安全。」

香港區議會選舉每4年一次,由「民選議員」和「當然議員」組成,但是只有「民選議員」是投票選出。至於「當然議員」則直接由新界各鄉事委員會主席兼任,多半由親建制派人士把持。而就算是民選議員,香港選民結構還是以立場保守的年長者為最大宗,中間選民只占三、四成,泛民派希望翻盤、恐怕很難。

面對當前僵局,泛民議員認為政府必須先有所作為。香港立法會泛民派議員許智峯表示,「很遺憾!我不認為(抗爭)會停歇,直到政府採取更多行動,不痛不癢的道歉是不夠的。」

反修例示威後首次選舉,投票結果受矚目,不過許智峯仍呼籲大家投票,把握以和平的方式表達心聲。這次也是首次出現,每個選區都至少有兩名候選人參選,新登記成為選民的人數也大增近40萬,是近年最高,顯示「送中」危機讓港人意識到,不能再任由建制派壟斷。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