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振」現象?廣東虎門大橋異常波浪式抖動

昨(5)日下午中國廣東省境內的懸索式跨海大橋「虎門大橋」出現不明原因抖動,畫面相當驚人,當局緊急封橋,目前尚未重新開放。不過根據初步調查,應該是因為當時風速大加上大橋兩邊都設置了水馬,改變了橋樑抗風的外型,產生一種叫作「渦振」的共振現象,主體結構並沒有受損。

5日下午,連接廣州市南沙區和東莞市虎門鎮的虎門大橋,竟然像波浪一樣不斷上下起伏,看起來十分危險又可怕,當局也緊急封橋進行檢查,但專家解釋這是因為產生了「渦振」。

虎門大橋維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解釋:「渦振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上下有限制的震動,產生的原因是由於風在橋面上跟橋的自振頻率一致了,產生共振。」

廣東省當局初步分析指出,會出現渦振是因為當時持續颳著風速大約每秒10到12公尺的強風,加上正在做橋面檢修工作,所以沿著兩邊護欄擺了一層水馬。

張鑫敏指出:「擺了一層水馬以後,相當於把護欄立柱的這個透風的孔給堵住了,所以我們當時通過專家的會議,包括專家的意見,就是覺得這個水馬對橋樑的外型,抗風的外型產生了變化。」

5日晚間撤除水馬而且風速減低後,橋面的抖動幅度已經變得微弱,專家表示,隨著風速變化,渦振現象會慢慢消失。

不過技術人員除了檢測風速和振幅,也對橋體進行全方位的檢查,像是吊索有沒有鬆動、鋼箱梁是否出現裂縫等,虎門大橋將等到安全性得到進一步的保證才恢復通行。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