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台灣鐵路與客家人的那些歷史
編號DT561的蒸汽老火車,1920引進台灣,它是美國製造,可說是苗栗市「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的鎮館寶之一。 (圖片:奇思提供)

台灣的鐵路自1887年清末開始興築以來,一直就和客家人有著深深的連帶,承包鐵路工程的商家不僅多數是客家人,築路的工人也大多數是來自竹苗一帶的客家人。鐵路完工後,這些客家人也就順勢成了第一批的鐵路員工。

更多新聞: 鐵道局力推「廉能建設」營造優質鐵路網

1895年日本人治台後變更路線,但基本仍沿用客家包商和工人。之後鐵路越開越長導致人手不足,日本人乃允許工人介紹新手上工,如此一來,客家人的比例就更高了。


舊山線鐵路廢棄後,原來的三義勝興站改行行駛「玩具車」,每到假日,人潮不斷。(圖片:奇思提供)


1908年到1926年之間,全台的鐵路和林鐵雖未完全連通,但基本上西部縱貫線和東部五分軌鐵道已完工通車,此時配合日本政府開墾東部的政策,於是造成了大量客家人的外移到都市或工作地點,史稱「島內二次移民」,從此,客家人遍佈全台。


台鐵的創新轉型已吸不少國內外遊客,是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圖片:奇思提供)


在老一輩的經驗中,很多人未買票偷上車,若遇到列車長查票,只要用客家話求情,一般都會通融。早期的車位一票難求,尤其過年過節返鄉,若買不到坐票的話,很多人都會試著用客家話買票,所幸,全台許多大站、尤其是台北車站的票務人員,絕大多數都是客家人。


苗栗鐵路園區用零件創作的機器守門人。(圖片:奇思提供)


此外,台鐵便當遠近馳名,但大多數人都不曾留意,菜色都是從客家菜變化而來,尤其台北車站、池上和嘉義奮起湖的便當,都有著濃濃的客家味。

如今,高鐵和高速公路載走了不少旅客,但台鐵卻多了許多「遊客」,很多車站都配合文化創意產業的行銷;西部從台北到新竹、南部從高雄到屏東,處處都令人驚奇;東部更是熱鬧,好山好水加上客家好人情,一直都是台灣重要的觀光聖地。


最老的舊山線在1935年關刀山大地震後,在三義「魚藤坪」遺留下來的「龍潭斷橋」。(圖片:奇思提供)


廢零件也可變身時髦的休閒鐵椅。(圖片:奇思提供)

(民視新聞網)

更多新聞: 地景藝術《夏雪》 台灣客家文化館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