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管教與體罰只有一線之隔 逾三成受訪者認為體罰非虐待

家扶基金會公布兒少自我保護調查結果。(圖/家扶基金會提供)

家扶基金會今(26)日公布兒少自我保護網路問卷調查結果,,超過一成民眾認為負面謾罵兒少、超過三成認為體罰兒少等不算虐待,顯示管教與體罰只有一線之隔,該如何拿捏準則是照顧者需面對的課題。

此調查為家扶基金會於2月3日至2月17日進行,以19歲以上成年人為對象,有效樣本數為1663名,信心水準95%,誤差正負5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認為體罰兒童是一種虐待行為的民眾,在31至40歲不同意比例40.1%為最高;認為對孩子說一些負面的話語,像是「你真笨!」、「我當初就不該生你」,算是一種虐待行為,在41至50歲同意比例13.3%為最高。

兒童發展專家王宏哲表示,兒童心理行為研究發現,從小被打罵教養的孩子,長大後暴力行為的機率是五倍;現在的孩子,因智力更高、發展更快,但情緒更敏感、同理差,所以當家長習慣用打的方式教養,只能在當下讓孩子服從,但卻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依據衛福部統計,兒少施虐者以30至39歲比例為最多、其次為40至49歲;施虐者以缺乏親職教育知識、負向情緒行為特質、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等,為近三年皆為最主要因素。

衛福部統計也發現,兒少保護一般通報案件數於去年有升高,但近五年統計,相對於責任通報,一般通報比例逐年下降。調查也顯示,當發現有人在虐待小孩或使用暴力對待小孩時,民眾對通報及挺身協助皆高度同意,但「看到孩子沒被好好的照顧,像是居無定所或環境髒亂時」,願意挺身協助的同意程度相對較保守。

家扶執行長何素秋指出,兒少受虐的部位通常較隱密,不容易被旁人發現,若對發生在兒少的特殊或異常狀況以「應該沒什麼」、「別管別人家務事」,視為小事看待,都可能讓事件一再發生。何素秋呼籲政府,訂立4月28日為兒童保護日,強化兒童保護宣導與訊息傳達。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