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媽媽翹家去/民視異言堂

(攝影剪輯/曾驛翔)

老一輩的婆婆媽媽們常說,廿一世紀的媽媽很好命,生活環境好、經濟條件佳,坊間有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育嬰育兒產品,還有隨處可取得各種育嬰育兒的專業知識。我有幸做為廿一世紀的媽媽,享受現代社會的一切便利,然而,也跟這個時代很多的母親一樣,仍然需要「幫助」。 採訪的其中一站,是竹科幾個鄰近社區的媽媽們所組成的社群團體。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這個號稱台灣「含金量」最高的地方,也會有數千位媽媽需要「幫助」呢?

她們是全職媽媽,先生大多數都在竹科上班,台積電、聯電、宏達電、鴻海、友達…等大公司,這群媽媽們本身擁有高學歷、專業技能、高社經背景,但這些,對於捨棄職場,回家當個全職媽媽而言,多數時間好像變得一點兒也不管用。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糾結在一個問題,我現在沒有收入,我帶小孩到底帶得好不好?小孩的功課、小孩的生長狀況、小孩的體重身高,是不是都變成我的業績表現呢?」有兩個孩子的清大經濟碩士媽媽這樣問我。

離鄉背井在竹科打拚,沒有婆家和娘家做為支持後援,加上先生經常加班到半夜,這群媽媽一面持家,一面單打獨鬥帶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對自我價值開始感到懷疑,也逐漸迷失方向,「難道,生命的重心就只是為了家庭跟孩子?」 同樣的情況,其實也出現在其他的都會區。

然而,近幾年卻有不少這樣狀況的父母親透過網路,連結為社群,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互助力量,分布在台北市的南港、天母、士林、北投、大直、台中、高雄等地,也形構了許多新型態的商業模式。

有需求的媽媽們在臉書社群網頁發文,舉凡各項疑難雜症,由眾會員媽媽解答;想找人幫忙帶小孩,也能在臉書許願池媒合;想學做菜,只要發出需求,就有其他會員安排開課。身懷各種絕技的媽媽,就此找到發揮的舞台,想休息的媽媽,也有機會喘口氣。

還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針對在家兼職的媽媽,例如網路小編、文字工作者、圖文編輯、保險或產品業務員,讓她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到付費的親子專屬空間,孩子交由這裡具備幼教或才藝背景的媽媽輪值照顧,其他的媽媽們就可以在一旁工作。

採訪過程中,不斷回想起女兒小時候,我一面跑新聞,一面還得應付有時保姆休假、娘家與婆家都無法支援帶孩子的狀況。當時的我,還真希望自己生活在傳統村落的三合院裡,這樣,就有各房的親戚,甚至左鄰右舍輪流顧小孩了。不過,經過這次的採訪,我看到一個新的「村落」已經形成,這種因為有共同的需要而彼此互助的育兒模式,為許多無助的全職媽媽,帶來翻轉人生的可能。

完整版影片:【民視異言堂】帶媽媽蹺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