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兒島和牛紐約客 油花彷彿大理石粉嫩滑口

中秋節就快到了,台北有餐廳引進台灣較少的鹿兒島和牛,光是牛舌,就能吃到從舌尖到舌根,總共四個部位,還有吃來彷彿鮪魚的和牛赤身,味道如何一起去品嘗。

鹿兒島和牛紐約客一碰到鐵網,彷彿打擊樂隊般吱吱作響。翻過來表面酥香,裡面粉紅,入口即化,除了油花多的和牛,日本近年也流行有咬勁的和牛。

運動量大的腿肉前側龜之子,纖維明顯只烤三分熟,店長小高說「日本和牛分兩派,一個是入口即化的和牛,另一個是屬於瘦肉的部位,咬感部位就像和牛大腿部,像這些地方讓他口感有嚼勁一些。」

同樣是腿肉的和尚頭心,油花稍微多一點,滑嫩卻有口感。吃燒肉少不了的牛舌,不只分厚薄,長長一條牛舌還分成四個部位,油脂最多的上牛舌切成兩公分,帶有彈性的中牛舌,還有舌尖、下牛舌,一次吃到四種口感。

再品嘗和牛生牛肉,和尚頭,帶有鐵質,彷彿在吃鮪魚生魚片,油潤的三角肉就像鮪魚大腹肉,搭配芥末最能襯托甜味。小高表示「從舌尖因為活動量比較大,到舌根依序是有口感的紮實、有嚼勁,到最後舌根的軟嫩口感,牛舌燒烤之後都會帶有爽脆的感覺。」

甚至還有和牛壽司、和牛咖哩飯,中秋節就要到了,吃燒肉除了油花彷彿大理石的部位,也有帶有口感的腿肉,品嘗不一樣的日本和牛。

(民視新聞/林嘉玫、胡希哲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