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查德開採原油有成15萬噸原油運抵高雄港

台灣中油在非洲查德自主開採的第一船原油,途經喀麥隆、馬來西亞,耗時兩個月的時間,終於把95萬桶、15萬噸的原油,運抵高雄港,中油在今天(12月1日)舉辦開閥儀式,把原油送進大林油廠裡頭提煉。

轉下旋轉閥,經過14年的努力,台灣中油在非洲查德自主開採的第一船原油,終於運抵台灣,送進大林油廠。台灣中油董事長歐嘉瑞說,「從零開始獨立地探採開挖,油氣蘊藏的專業技術,跟管理的能力,後續我們會將,這樣的一個寶貴的經驗,這樣的一個難得的經驗的累積,複製到海外的礦區。」

中油查德礦區,是在2006年與查德政府簽訂探勘協議,直到2011年才發現具有經濟價值的油田,歷經戰亂及疫情,2017年終於取得生產許可,並在今年2月正式開採,最大日產能9600桶油,目前每日生產5500桶,第一船油途經喀麥隆、馬來西亞,歷時兩個月,終於抵達高雄港,總計有95萬桶、15萬噸油,一路上的心酸血淚,中油人最有感。

台灣中油探測事業部副執行長范振暉說,「(2008年)有叛軍的事件,索性我們聘請的當地的員工,他誓死守衛我們的財產,今天我們把這95萬桶原油運回來,我們的感覺就像是,呵護的一顆珍珠看它回來,雖然小小的但是很珍貴。」

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嚐到甜美果實,不過目前查德礦區奧瑞油田,是由台灣中油與中國海南華信集團各自持股35%,查德政府持股30%,引發外界質疑,中油強調,當時是基於分散風險,才會轉賣持股。台灣中油發言人張瑞宗說,「2016年我們權益讓給,中國一個民間企業的時程,整體來講(當時)我們也還沒有獲得,查德政府得開發生產的許可,整體來講風險相對是比較大的,基於這樣的考量,所以我們做這樣的一個安排。」

強調查德礦區的原油,因為含硫量低,對中油來說具有龐大需求,隨著第一船油的抵達,台灣中油也希望把查德經驗,複製到全世界的其他礦區。

(民視新聞/蘇晟維、鄭兆佐、SNG 高雄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