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台灣誕生首位「太空人」?  NASA台裔總工程師陳友倫樂觀看待
台裔總工程師陳友倫樂觀看待「國際合作」鼓勵台灣年輕人,勇敢追隨自己的夢想。(合成圖/NASA提供;民視新聞製作)

台美關係持續突破,兩國是否可望在太空科技合作,讓台灣誕生首位「太空人」?領導NASA火星計劃EDL團隊的台裔總工程師陳友倫樂觀看待「國際合作」,也不忘勉勵台灣年輕人勇敢追隨自己的夢想。

更多新聞: 快新聞/「打造台灣國家隊!」 蔡英文喊話:一起打進全球太空產業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械系特聘教授吳宗信,預計在今年8月上任我國太空中心主任,他透過此次專訪機會向陳友倫詢問,台美太空未來是否有機會合作,讓台灣年輕學子前往NASA受訓、登上國際太空站,展現台美友好關係的象徵。

吳宗信認為,若台美太空有機會合作,不僅能激勵台灣年輕人,這也對台灣社會有重大影響。他說,台美的合作或許可從NASA的角度來檢視「台灣可以貢獻什麼?」。

吳宗信表示,台灣在未來7、8年預計提出一套太空探索計畫,特別是前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去年曾試圖接洽NASA、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噴氣推進實驗室),但因新冠疫情而停擺,或許陳友倫可重提「合作的可能性」,進一步將訊息傳遞給NASA。

快新聞/台灣誕生首位「太空人」? 專家尋求「台美合作」可能性 NASA總工程師陳艾倫樂觀看待
NASA「毅力號」。(圖/民視新聞)

陳友倫說:「最棒的一件事就是太空合作,讓我們全部團結一致。」他提到,人類實現太空任務時,不管是由哪個國家負責,都可以為人類知識帶來整體進步、團結一致,而他也是正面、樂觀看待「國際合作」。

陳友倫透露,NASA現在的科學任務部負責人朱布肯(Thomas Zurbuchen)就是來自瑞士。他指出,他的領導階層可以來自不同國家,這顯示「我們合作也是一個機會」。

「我一直對天文學、飛機很有興趣。」陳友倫謙虛地說,因為自己的物理和天文不好,所以無法成為一名物理學家或天文學家,但他卻可以一次又一次解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ma),這也讓他覺得,自己會是一名合適的工程師。

陳友倫的父母均來自台灣,父親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聚合物化學家,母親則是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的化學工程師。陳友倫開玩笑地說,或許自己比較叛逆,才成為一名「航太工程師」,但至少還是在科學技術領域。

陳友倫自嘲說,自己在MIT求學時,科學領域學得不好,但漸漸地愛上太空科學領域,才讓他一路鑽研,最後完成MIT航空太空學系學、碩士,隨後完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商學博士。

快新聞/台灣誕生首位「太空人」? 專家尋求「台美合作」可能性 NASA總工程師陳艾倫樂觀看待
NASA火星計劃EDL團隊台裔總工程師陳友倫。(圖/民視新聞)

陳友倫藉此不忘鼓勵台灣年輕人,他說,「跟隨自己的夢想」,雖然太空科技是不容易進入的產業,但以科學本身來看,「行星科學」是開放領域,可能有來自世界不同的人參與,而他也認為「有很多機會就在這裡。」

結束專訪前,陳友倫提到,自己還想再回台灣看看,因為台灣真的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他也對著吳宗信承諾,待疫情平息後,一定會再造訪台灣,除了參觀國家太空中心外,也要品嘗懷念許久的台灣美食。

快新聞/「毅力號」著陸火星恐怖7分鐘 台裔總工程師陳友倫還原過程親曝關鍵技術
快新聞/「毅力號」2030年帶回火星樣本 台裔總工程師陳友倫形容這是「一場接力賽」
快新聞/台韓瑜亮情結! 太空角力我方遠遠落後 陽明交大教授吳宗信曝台灣逆轉關鍵

(民視新聞網/陳潔恩、葉建宏、王耕晨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火箭阿伯」接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 陳柏惟相信:能帶領台灣展開燦爛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