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衝擊、中國大量進口糧食 全球糧食價格漲勢恐常態化

日本糧食自給率不到40%,很多食材都靠進口。但最近當地的婆婆媽媽卻發現,包括砂糖、玉米和食用油,全都價格飆漲。日本NHK研究認為,除了產地乾旱之外,中國為了彌補糧食缺口,大量進口國外作物,也是原因之一。

精緻可愛的日式糖果,製作過程,少不了甜滋滋的砂糖。但下個月(4月)開始,日本每公斤砂糖的成本,就要調漲5日圓。

這家東京的糖果老店,一天就得用掉200~250公斤的砂糖。加上疫情期間業績下滑,成本卻反向提高,業者苦不堪言,金太郎飴本店渡邊彰男表示,「只希望它不要再漲了。」

和去年同期相比,全球砂糖交易價格,已經漲了35%。追究原因,部分和天氣有關,根據NHK記者表示,「這裡是泰國原本的甘蔗田,現在氣溫超過35度非常熱,而田地間的泥土就像這樣乾燥碎裂。」

泰國是砂糖原料、甘蔗的盛產地,但如今田地乾燥開裂,農民改種其他耐旱植物。當地加工廠沒原料可用,產量比去年歉收時期還要降了10%。泰國砂糖加工業者表示,「我們工廠的經營越來越困難,因為什麼都沒有了。」

乾旱缺水之下,還有多種植物跟著漲聲響起,大豆價格暴漲70%,玉米也貴了45%以上。以大豆做成的食用油,變得貴鬆鬆。

多家沙拉油大廠,紛紛在最近修改售價,預期6月還有一波漲幅,超市趕忙囤貨備戰,超市業者五味衛表示,「庫存已經有20箱還有9箱要進來,希望能盡量多進點貨,以維持現在的售價。」

而除了天候因素,鄰近的中國,恐怕也是原因之一,資源食糧問題研究所柴田明夫說,「原因就出在中國的進口爆買現象,今後中國將變成經常性的進口,進口價格首先就會調漲。」

日本專家指出,中國近來食用肉品需求增加,國內糧食又出現缺口。為了餵飽數量龐大的豬隻牛隻,只好大量進口飼料用的大豆、玉米等穀物,間接推升國際價格。而且這現象,今後恐怕常態化,要民眾做好心理準備。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