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精華/茶藝館是好所在?確診足跡「好固定」意外揭開萬華在地神秘面紗|全民筆讚邀稿中

近期國內疫情日增數突破既往,從5月2日至8日染疫足跡上來看,皆可發現與「茶藝館」脫離不了關係,更甚案1120和1221正是在萬華區茶藝館工作的女子網上更有「萬華艋舺茶藝館」與「日本大阪飛田新地海鮮產地」比較,但為何拿「茶藝館」與「海鮮產地」對比卻沒人解釋清楚,或許這得等老司機娓娓道來。

關於「在地人的嘆息──『茶藝館』」有話想說嗎?
歡迎來信投稿:
https://bit.ly/3l7Z9wx

多數台灣民眾並不清楚「茶藝館」的實際營業內容,更對裡頭的消費額度好奇,更有網友在PTT上PO文《萬華茶藝街有什麼魅力,讓男人趨之若鶩》,釣出許多老司機爭相歪樓回應「有比飛田新地還厲害嗎」、「NYKD」、「80度高溫查(茶)」、「那邊的茶對一般人來說太燙」、「便宜吃粗飽的好地方」、「阿公店之刃‧萬華茶藝遊郭(油鍋)篇」;也有出面緩頰「老人家聊天交朋友的地方」、「民主國家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那麼,究竟「茶藝館」到底是什麼地方,會否就如網友隱晦暗示的「極樂台灣年長版」?
而「萬華艋舺」與「林森北路(俗稱五木)」又分成那些消費等級?
柯文哲市長之前針對萬華艋舺「強力掃蕩」到底成效如何?
對當地人而言,可謂是春風吹又生。



民視《辣新聞152》政論名嘴們這樣說:

施景耀(萬華文史工作者)

「其實我們平常每天,因為自己做導覽、做田調在那邊看,其實比較了解這一區的狀況。」

「它並不是說近幾年就長這個樣子,它其實一直都有一個歷史脈絡,特別是你說像阿公店,或是像性工作者、色情產業,其實這些東西從清朝的時候就在萬華了。

「茶藝館,認真說,還蠻複雜的,因為其實那一區可能大家從照片、新聞上看到裡面的工作者相對年紀比較大一些,但他們身邊還有夾雜一些是屬於東南亞的工作者,會比較年輕。可是你會發現,可能有台灣籍的年紀比較大,可是也有中國籍的,而東南亞級的我們自己遇過有泰籍的、有印尼籍的、也有越南籍的,說真的在管控上我覺得相對會比較難一些,這一區認真來說是沒有合法的區域,所以是一個比較地下經濟。長期我們自己在地人來看,那一區常常屬於市府或警局相對沒有在管理的地方。它是一個黑暗的角落,我們自己平常走進去都發現環境相對比較髒亂,甚至你說會願意戴口罩的人也會比較少一些。」

「在萬華這一帶,之前柯市長有被議員質詢過,他們確實有強烈掃蕩過幾次,可是成效我們自己30幾年看下來,一直都是沒有成效,掃歸掃,掃完後他們還是會出來,你如果沒有一個有效的管制,譬如說,你就真的成立專區之類的,有效地去做一個合法管制。不然,我們自己在地人會覺得說,那是不是掃給大家看、掃給新聞看的,因為掃完之後他們還是會繼續營業,甚至你拉長遠一點來講,『性慾』這種東西就是人的本性,它不可能不見,你不可能完全把它根除掉,而是要如何去用有效的方式去管理它才是對的。

這一區的工作者常常會被拿來跟林森北路比較,以職業來說,通常白領會比較喜歡去五木,通常藍領會比較來茶藝館、萬華這一區。所以今天其實新聞出來,我們在地人很訝異『為什麼會長會來我們這一區消費?』因為照理說,會長比較像是一個白領階級,所以我們認知會覺得他應該會去五木那邊消費,怎麼會跑到萬華區這邊消費,這是一個蠻有趣的議題。有些人是說他可能怕有頭有臉去林森北路比較容易被認出來;有些人則是說,林森北路那邊台籍的妹妹可能比較年輕,對他來說可能比較像孫女之類的,所以他想找年紀相近的,才跑來萬華這邊消費。」

「你如果說艋舺公園裡面,那邊確實晚上住了蠻多的無家者,或是所謂的街友,他們其實白天都有工作。我覺得有另外一個比較大的隱性變數,因為公園裡面長期聚集的是『大量各地來的長輩』,就是我們自己在地人會稱艋舺公園是『台北市地下長照2.0中心』,每天聚集很多長輩在那邊,可以聊天、可以下棋,而且有些長輩並沒有在疫情期間戴口罩。大家普遍認為那邊有很多無家者,所以都會把物資、便當送到那邊,於是長輩們互相之間就通報『這邊有得玩又有得吃』。所以我們自己田調發現很多長輩,不一定是在地人,甚至有從桃園來的、從基隆來的,特地坐火車來,因為旁邊就是萬華車站。很多長輩是獨居老人,他們在家沒事做,沒有家裡的小孩陪他們,所以他們覺得每天有人陪他們聊天,而且又有東西可以吃。」

詳細講述影片:


(責任編輯/陳恩迪)

名嘴有說出你的心聲嗎?
歡迎來信投稿〈全民筆讚〉發表!
https://bit.ly/3l7Z9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