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傳放寬陰性標準以降低確診數? 羅一鈞駁斥:調整的是解隔標準

羅一鈞強調,確診標準沒有比國外寬鬆。(圖/指揮中心提供)

近日有傳言指出國內將確診標準調高,上修確診CT值至35以降低確診數。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6)日鄭重澄清此事,並不是一刀切CT值35以上都不會確診,CT值40的也都有被納入確診,標準沒有比國外鬆;而先前將解隔離條件調整至CT值30並不是已經變成陰性,而是幾乎不具傳染力。

有傳言說指揮中心上修確診CT值,訂為35,以降低確診數,結果造成國內採檢是陰性但出國後卻變成陽性的情況。羅一鈞說明,並沒有用CT值35來當確診標準,即使是現在個案數比較多,CT值38、39、40也都有人確診,並沒有一刀切35以上就不會確診。

「標準沒有比國外鬆」羅一鈞澄清,大家看到出國陰陰陽陽,別的國家來台灣也有這情況,這是跟病程和個人採檢狀況有關,不是跟國家訂定的確診標準有關,「我們CT值沒有特別訂得很鬆,事實上是都希望盡量將確診者納入,以免引起社區或是家戶內感染」。

羅一鈞指出,大家可能會搞混的是先前調整解隔離標準到CT值30,而以前是以34為標準,以此認為確診條件有變化。

羅一鈞解釋,即使病患已經確診10天CT值30,並不是已經變成陰性,還是有少數病毒可以檢測出來,但是經過專家會議還有參考國外資料顯示CT值到30時,病毒在體內下降到已經幾乎不具傳染力,所以不需要在醫院或是集中檢疫所被隔離,可以到隔離以外做需要的安置或醫療,因此雖可以移出隔離病房,但還要不要住院也需要醫生評估,並不是就立刻回家。

羅一鈞強調,調整解隔離的CT值是為了把病房留給更需要的人,並不是把標準放鬆來降低確診數。而是因為以前量能比較足可以慢慢觀察,而現在醫療量能也比較夠了可以再做調整。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