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放水燈頭 紙錢沉海底危害海洋環境

基隆中元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施放水燈頭,為孤魂引領照路。活動過後潛入水中卻發現,海底有許多整疊未燃燒的紙錢,以及裝置在水燈頭底座的燈飾,嚴重破壞海洋環境。學者建議未來可以採用環保材質,同時減少紙錢用量,讓傳統文化得以延續,也能兼顧環保。

沒有燃燒完全的金紙,隨著海流四處飄散,更有完好無缺的紙錢沉在海底,不知情的魚兒將它當成障礙賽,實在讓人看了直搖頭。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說,「這個電線這個都在水裡面,當中還存在著一些保麗龍,以及我們很多使用,再生材料所製作的紙錢,還有在水燈上面的一些燈飾裝飾品。」

雞籠中元祭放水燈頭,民眾扛起五光十射的水燈頭,一路往海邊前進,推下水後將它點燃,形成水火相融特殊景象。不過要讓水燈能在水面停留,在製作時經常使用保麗龍增加浮力,另外也會在水燈上頭裝上燈飾,增添美感,再往水燈裡頭塞滿金紙,讓水燈燒得更旺。只是有學者發現,活動過後,海底垃圾增加不少。

國立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嚴佳代說,「中元祭隨著時代的演進,我們也發現了非常多,我們值得探討的永續觀點,那其實我們看到現在的底座,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關鍵問題,我們為了讓它浮起來,所以早期會用一些保麗龍,而這些保麗龍呢,融化了之後其實都還是在海裡面,它是不會消失的。」

學者點出問題,希望維護傳統文化,也能兼顧環境生態,建議未來能用竹子取代保麗龍,並在下水前將塑膠燈飾取下,同時減少紙錢的用量。

基隆環保局長賴煥紘說,「在放水燈之後,那環保局也會進行岸邊的清除,讓整個的環境能夠維持好,那未來如果能夠使用,生物可分解的材質,能夠讓文化的傳承生態的保育,永續的發展能夠做相結合。」

中元祭傳承至今邁入第167年,已經是許多在地民眾的民俗盛事,但環保意識逐漸抬頭,水燈頭的材質也得做出改變,才能在傳統文化與環保永續下,共創雙贏。

(民視新聞/陳崇翰 基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