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中國試射「高超音速武器」 美防禦系統岌岌可危?

中國日前遭外媒披露,今年夏天試射「高超音速武器」,並成功繞行地球,雖然沒有命中目標,但引發多國側目,因為超高音速武器代表發射速度超越5倍音速以上,難以攔截,美國總統拜登已經對此表示憂心,不過除了中國之外,平壤九月份也宣稱成功試射高超音速飛彈,俄羅斯更在2019年宣布成為全球唯一部署高超音速導彈的國家,那美國的進度呢,來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不只常規導彈 中國秘密試射「高超音速武器」】

這是中國官媒央視網今年八月公布的一段軍演畫面,宣稱中國火箭軍常規導彈旅,成功發射兩枚新型導彈,但這個夏天、中國不只試射「常規導彈」,還秘密試射了「高超音速武器」。

【中「高超音速導彈」成功繞行地球 美國大感緊張】

「我們密切關注中國在武器,先進能力和系統方面的發展,這只會提高區域的緊張」─美國國防部長 奧斯汀

【中否認試射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防部:密切關注】

中國否認試射超高音速導彈,美國國防部不願證實、只說密切關注,而金融時報則指出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沒有命中目標,差了約30多公里,但已經能環繞地球軌道,引發國際間軒然大波。

【中國試射高超音速武器 美防禦系統恐遭突破】

「因為速度夠快 又能躲避偵測,會導致我們預警時間變少,如果對方使用高超音速飛彈,領導人做決策的時間會變少」─ 美國軍備控制協會 主任 金博爾

【速度超過5馬赫! 全球拚研發高超音速武器】

超高音速武器代表速度達5倍音速也就是5馬赫以上,一種是高超音速巡弋飛彈,在大氣層內達到超音速、類似傳統巡弋飛彈的武器,美國俄羅斯屬於研究領先群,英國法國聯手研發中,印度、日本也有開發計畫,而第二種系統則是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由載具射到大氣層外或邊緣施放,利用地心引力和發動機加速衝向地表,同時做出滑翔機動對準目標,中國的東風17就是其中之一。

【東風17搭載「高超音速滑翔彈頭」射程達2500公里】

2019年中國建國七十年大閱兵中,首度亮相的東風17,搭載的高超音速滑翔彈頭,飛行速度號稱達5倍音速、5馬赫,終端彈道可機動變軌,射程最遠達2500公里。

「極音速武器他有乘波體設計,扁平的錐形,像打水漂那樣 扁平石頭的外型,撞擊到大氣層後會呈漂浮的狀態,可以延長射程 也能讓他彈道很難捉摸,無法預計攔截點,會讓現代的防禦系統失效 變成很大威脅,中國2019國慶閱兵時東風-17飛彈,前面就是很明顯的乘波體,就被認為說極音速武器已經成熟。」─國安研究院副研究員 舒孝煌

【不只東風17! 中國2018年曾成功試射「星空2號」】

2015年中國第四大軍種「火箭軍」組成以來,包辦所有東風系列飛彈,被中國網友暱稱為「東風快遞」,目前傳出東風17已經部署在東南沿海,中國另外一款超高音速飛行器「星空2號」,2018年曾公布試射成功的消息,同樣也有搭載核彈頭能力,俄羅斯媒體則曾批評星空2號技術可能來自前蘇聯,事實上俄國可以說是目前高超音速武器的領航者,俄國總統蒲亭多次自豪相關技術遠超美國。

【高超音速武器達20馬赫 俄自豪技術遠超美國】

蒲亭口中的先鋒高超音速滑翔武器,速度達20馬赫也就是20倍音速,由重型洲際彈道飛彈搭載發射,截至去年至少5次試射成功,此外俄羅斯還有已經服役的「匕首高超音速飛彈」,搭配米格31從空中發射,速度達10馬赫、射程超過2千公里,最新的則是鋯石高超音速巡航反艦飛彈,速度達9馬赫、作戰範圍達2千公里10月4號俄羅斯高調宣布水下水上雙雙試射成功。

【C-HGB高超音速滑翔體 美國陸海軍共同開發】

美國軍方則是分頭並進,陸軍與海軍共同開發的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體C-HGB,2020年3月在夏威夷試射成功,美國陸軍並利用C-HGB推出長程高超音速飛彈"暗鷹",最高時速 5 馬赫、最大射程 2775 公里,預計2023全面投入部署,海軍則計畫2025年開始,率先讓朱瓦特級隱形驅逐艦,搭載配備超高音速滑翔體C-HGB的武器,至於空軍也有盤算。

【可在大氣中自由飛行 美HAWC由F35C掛載發射】

美國空軍與軍武大廠雷神合作的高超音速概念武器HAWC,速度達5馬赫、可由F35C戰機掛載發射,屬於高超音速巡弋飛彈類型,可以在大氣中自行飛行。另一款洛克希德馬丁開發的AGM-183a,號稱速度達20馬赫的超級武器,則是與B52H轟炸機搭配,發射後由助推器加速衝入太空,不過今年至少兩次試射失敗,也使得美國更加擔憂中國的野心勃勃。

【北朝鮮加入競賽 平壤稱成功試射高超音速飛彈】

不只中國積極測試新型武器,就連北朝鮮也加入競賽,九月平壤宣稱試射高超音速飛彈,十月在國防展中亮相,明顯採用類似中國東風17的乘波體高超音速滑翔彈頭,高超音速武器已經成為軍事強國競賽指標之一,而面對從大氣層外的超高音速攻擊,要反制也只能從太空開始,美國計劃斥資110億美元,在近地軌道部署1200個衛星追蹤監控高超音速武器,可以說高超音速武器競賽等同太空競賽,地球藍天之上的空間,已經成為兵家必爭的未來戰場。

(民視新聞/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