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台遭中經濟制裁 立陶宛外長:不放棄自主外交

立陶宛同意台灣設立代表處,遭中國外交降級為「代辦級」,並面臨北京經濟制裁。立陶宛外長昨天在華府受訪,表達對台外交立場堅定,還說立陶宛學到的最大教訓,就是經濟脅迫不代表要放棄自主外交決策,希望藉由分散供應鏈、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提供各國承擔外交威脅的應對模式。

不畏中國施壓,立陶宛對我國在當地設立代表處立場堅定,甚至面對中國把與立陶宛的關係降到代辦等級,祭出經濟制裁,也不動搖。24日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接受路透社專訪,表示立陶宛學到的最大教訓是,受到經濟脅迫,並非意味著必須放棄獨立的外交政策決定。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表示,「經濟制裁是痛苦的但這是短期情況,因為市場會適應企業也會適應,我們生產的很多東西不是部分與中國共同生產,就是在中國境內生產因此我們需要找到,創造供應鏈的方式使其更有彈性,能夠承受中國這類脅迫。」

雖然立陶宛多數產品,要不是產製過程在中國,就是部分零件來自中國。立陶宛正藉由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來抵抗北京來勢洶洶的外交報復。因為中國不僅切斷與立陶宛企業的聯繫,還與第三國公司接觸,要求這些國家別和立陶宛有所往來。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說明,「我們現在理解中國擁有如此大的權力,如此大的經濟實力只要有政治需要,只要拉動一條線每個人就會跟隨,但這絕不是我們所認為,我們正處的情況或生活的環境。」立陶宛雖是歐盟最小國家之一,但持續在外交上施展獨立決策能力,計畫透過分散供應鏈,並與其他民主國家聯合,向世界展示抵抗中國之道。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表示,「現在我們必須知道,全球安全也是在印太地區形成的,部分北約盟國正在該地區承擔重大責任,向各國提供安全保衛。」藍斯柏吉斯表示,立陶宛將為各國提供對抗北京制裁,這把「無形之劍」的新模式,呼籲歐洲國家積極參與印太地區事務,鞏固經濟安全。

(民視新聞/連忻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