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替代肉品解糧食危機 未來「培養肉」餵飽全球人口?

據估算2050年時,全球人口數將會逼近百億大關,如何解決隨之而來的糧食缺乏問題,成為全球共同課題。因此近幾年來各國都在研發各種替代肉品,其中一大熱門選項,就是完全在實驗室裡生產的「培養肉」,不僅口感與真肉相差無幾,也可大幅減低碳排,成為經濟又環保的新選擇。

美國顧問公司也預估,未來到2040年時,培養肉將佔據全球肉品市場的三成以上,成為未來餵飽全球人口的重要關鍵。

|「霜降和牛人造肉」技術實驗中 美味口感接近真肉|

頂級和牛肉排在炙熱烤盤上煎到吱吱作響,富含油脂、入口即化的霜降肉,是老饕心目中的頂級美味,但要生產一份霜降肉,過程不僅耗費糧食、水等資源,家畜排放出的大量溫室氣體,也加速全球氣候暖化。

為了減少吃肉對環境帶來的影響、又要保留肉塊的美味口感,日本大學研究團隊挑戰以人工方式,造出口感和真肉相差無幾的培養肉。

同樣都是人造肉,但與將黃豆或昆蟲作為原料不同,這種完全在實驗室生產的「培養肉」,是以細胞分裂方式培育出肌肉、脂肪、血管等纖維組織,再組合而成。為了完美重現霜降肉的質地,團隊除了仔細研究肉排的組織結構,還用上3D列印技術,來製造最細僅有0.5毫米的肌肉等組織。

製出各種纖維組織,再按照剖面的顯微照片排列組合後,一小塊人造霜降和牛肉就大功告成。雖然這項技術還在實驗階段,但專家深具信心,因為這樣的培養肉口感更接近真肉。

|2050全球人口估破97億 「培養肉」取代畜牧養殖更環保|

世界各國近年積極開發各類替代肉,最大原因就是要因應將來可能發生的糧食危機。據估算到2050年時,全球人口將達到97億,對肉類的需求也會是2010年時的1.8倍,研發替代選項成為迫切問題。此外,培養肉不像畜牧業般,會在飼養過程中產生大量溫室氣體,因此也被視為更環保的食物選項。

2013年,全球第一片實驗室製造出來的培養肉,就是在荷蘭誕生。不過這每一口可都是價值連城,由於培養肉在問世初期生產成本高昂,光是一片肉排的價格就高達台幣730萬以上。但隨著近年細胞培育技術快速演進,培養肉的製造成本終於開始逐漸降低,近幾年來全球已經有超過60間企業,挑戰踏入這塊創新領域。

|新加坡糧食自給率僅一成 成培養肉產業發展試金石|

去年12月,新加坡批准新創企業GOOD Meat在國內販售培養雞肉,成為全球首例,同時售價也降到一片肉只要約台幣110元,平價又新奇的培養肉瞬間引爆一波風潮。

BBC等媒體分析,星國率先批准培養肉,主要是因當地糧食自給率僅有一成,得找方法增產糧食外,另外新加坡人口組成、宗教信仰都十分多元,沒有宗教禁忌問題的培養雞肉,也可成為發展這項產業的試金石。

從鹹甜口感完美交織的炸雞鬆餅,到撒上花瓣和各色生菜作點綴的便當,這些培養雞肉不只看起來,和真正的雞肉相差無幾,消費者吃了也是讚不絕口。

|人造肉時代來臨?新法規、畜牧業衝擊仍有待解決 |

企業樂觀預測,隨著未來細胞培育技術漸趨成熟,培養肉的生產成本將會比真肉更便宜,甚至民眾自己在家造肉,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日本就曾有民間團體,展開一項「精進肉類計畫」,讓一般民眾自行挑戰組裝各種設備,實驗在家養肉,雖然挑戰結果以失敗居多,卻也大大提升民眾對培養肉的興趣。

雖然日本目前尚未批准販售培養肉,但嗅到這波全球商機的業者,也必須早一步展開布局。有新創企業已開始著手研發,五花八門的料理食譜,展現培養肉的無限可能。

美國柯爾尼顧問公司估算,到2040年,廣義人造肉將佔全球肉品市場六成,其中則有35%是培養肉,無論是各國政府還是企業家,都期待培養肉既能餵飽大眾又可保護環境。

但目前另一大問題就是,大部分國家都尚未針對培養肉,定下明確的安全基準和管理法規,而快速發展的替代肉品技術,更可能對傳統畜牧業帶來極大衝擊,要如何解決人造肉衍生出的各項課題,也考驗各國政府的智慧。

(民視新聞/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