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筆讚〉台灣是否要恢復徵兵制?

根據歷年我國國防部預算書,106年度國防預算為3192億元,占當年總預算比例16.2%,107年到110年預算金額呈現逐年成長約2%以上,占當年總預算比例為16%左右。

更多新聞: 〈全民筆讚〉福島五縣面積同台灣 核災發生往哪逃?

為了重視台灣防衛能力,原則上國防預算以不低於當年度GDP的成長幅度來編製。而在111年度的國防預算,更成長到3726億元約占總預算的16.5%,金額為歷年最高,不僅如此還編列一筆《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條例》2400億元的特別預算,預估動用額度達5177億元。但相較中國大陸今年(2021年)高達1.53兆(約新台幣5.84兆)的國防預算,兩者相差比例懸殊。雖然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於今年11月4日提出《台灣威懾法》(Taiwan Deterrence Act),並在同月6日在推特上特別說明,制定該法,以加強台灣海峽兩岸的威懾力,增強台灣抵禦中國侵略和脅迫的能力。其中該法案「每年會提供台灣20億美元(約新台幣557億元)軍事採購融資」,此類軍事融資法案,表面上看起來助台,實際上卻可能箝制了台灣,又可能是台灣表達國防預算不足,導致這些參議員提案融資,達成增加軍售的目的。

《台灣威懾法》提案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牌參議員,參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領袖里施(Jim Risch)領銜,共同發起人包括共和黨參議員柯寧、克雷波(Mike Crapo)、海格提(Bill Hagerty)、羅姆尼(Mitt Romney)和魯比歐(Marco Rubio),希望2032年以前,以每年提供20億美元和其他援助,來加強台灣防禦。值得注意的是, 20億美元是在「外國軍事融資」項目下,此項目是美國政府的贈款和貸款,使其他國家能夠購買美國生產的武器和國防設備,換句話說,雖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台灣將躋身非北約的美國盟邦之列。台灣需要付出相對與美國支出相匹配的國防投資,並承諾與美方軍事能力發展進行聯合長期規劃。

依據記者仇佩芬了解,此一訪團此行的真正任務為考察南海情勢,台灣也並非唯一訪問目的地。而訪團成員清一色為共和黨籍,顯示此行更傾向藉由實地考察,以了解政府應對美國在南海面臨的挑戰。在此次的訪團行程,也引起中國方面警覺。相關人士推測,也就是為何近期中共軍機數量增加的原因,美、中雙方在南海空域的活動也相較頻繁。

對美國國防部來說,可能並不希望專門撥一筆經費給台灣,而是對整體東亞區域防衛做出規畫設計,希望可以說服美國議員能夠將臨時起意的《台灣威懾法》,融入《太平洋威懾法案》之中。簡單來說《台灣威懾法》的主要目的在協助台灣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以英國智庫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海軍研究員考沙爾(Sidharth Kaushal)說「把軍售體現對新戰略稱為--刺蝟戰術,並不以台灣同大陸爭奪制空權和制海權為目標,只是謀求以最低代價,提高強大一方入侵所承受的風險。」但是如果台灣年輕人沒有意願當兵,就無法成為「刺蝟」,故美國國會議員與軍方人士這次訪台特別到國防部聽取共軍近期對台灣威懾的現況的報告,在種種因素下,徵兵的議題會再次浮上檯面,我國將如何應對是我們接下來要關注的方向。

--

※〈全民筆讚〉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世新產業經濟研究室學生 廖婉君
責任編輯/陳恩迪

更多新聞: 快新聞/他揭顏寬恒「1人扮3角」親拆違建 網嫌棄:戲難看、主角不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