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環保電動車時代來臨!帶動全球「鋰礦」掏金熱

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個月在英國結束,這次大會首次將「逐步減少化石燃料」寫入官方文本。在這個概念下,電動車成為話題,歐盟希望2030年之前,境內能有3000萬輛電動車來實現碳中和,電動車電池的主要原料鋰,已成為國際間熱門戰略物資;但是開採鋰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什麼影響?請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聯合國氣候峰會喊減碳 汽車廠搶研發「電動車」|

不會排放二氧化碳、沒有空污,也可以減緩地球暖化的電動車,這幾年一直是環保的熱門話題。

尤其本屆在英國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決議中首次提到將減少使用煤炭,並降低對石化能源補貼,讓汽車大廠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能源動力時代。

|2030年前需求成長5倍 「鋰」價格今年暴漲240%|

雖然有這麼多好處,但電動車發展最重要的關鍵電池,至今還有很多技術要突破。而目前使用較普遍的鋰電池,主要原料鋰的開採,因為環保意識抬頭受到阻礙,鋰的價格也連翻飆漲,光是今年就漲了240%,彭博預估到2030年前,全球鋰礦的需求將成長5倍。

位於南美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湖,向來有天空之鏡的美稱。這個面積約三分之一個台灣的鹽湖,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鹽湖,還蘊含了正是電動車主流電池的重要原物料鋰,是全世界鋰蘊藏量最高的鹽湖。

|佔全球7成礦產 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號稱「鋰三角」|

鋰是一種銀色柔軟的稀有金屬,重量很輕可以漂在水上,原本多被用在陶瓷和醫藥方面,自從電動車開發後,鋰電池成為主流,所以鋰也被譽為「白色石油」。

南美除了玻利維亞外,智利和阿根廷境內的鹽湖也產鋰,這三國就被稱為鋰三角,全球約7成的鋰蘊藏量就在這裡。隨著電動車崛起,這三國也被視為下一個波灣。

|鹽湖開採鋰礦成本低 污染地下水釀生物危機|

但玻利維亞規範較嚴,只允許該國企業開採,外資只能以合資方式經營下游產業。相較之下另外兩國限制較小,因此出口比較多。

鹽湖開採鋰只要抽取滷水,然後在當地加工成碳酸鋰就可以出口,雖然成本較低,但地下水會遭到污染,食物鏈受影響恐導致當地生物生存危機。

礦區附近水域的浮游生物變少,以浮游生物為主食的紅鶴,也跟著面臨斷糧命運;加上這些地區本來就缺水,地下水又因為開發遭受污染,讓電動車的發展,間接揹負破壞生態的惡名。

|全球最大鋰礦出口國 澳洲加碼開發下游加工鏈|

相較之下,鋰礦在澳洲則以礦石形態呈現,主要都在乾燥的西部,一車車被挖出來的鋰礦,會被送上船運到中國加工,每年出口到中國的鋰超過58萬公噸,澳洲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鋰礦出口國。

而中國除了向澳洲等國購入鋰,本身也有少量生產,共握有全球約一半的鋰。對澳洲來說,光做出口生意沒有分享到鋰的增值分紅,因此打算開發下游加工鏈,希望成為鋰礦強國。

|美國鋰礦蘊藏310萬噸 礦商欲開採環團極力阻擋|

美國發現鋰的重要性後,從2008年就不公布蘊藏量數據,目前美國境內只有內華達州一處鋰礦場,蘊藏310萬噸的鋰礦。

礦商極力想在內華達開採鋰礦,但有環保團體表示,製造一輛電動車會產生9噸溫室氣體,且開採過程也會對環境造成衝擊,就在礦區紮營抗議,阻擋鋰礦開採。

|「大量減少開車不可能」 學者鼓勵開發鋰礦產電動車|

但也有學者認為,電動車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確可以改善環境污染,有助控制全球溫度,因此贊成開發鋰礦。

學者還說,我們不盡早減少對石化燃料的倚賴,改用電動車,我們的環境只會更危險。礦商也坦言,開礦過程中一定會排放二氧化碳,但電動車不會,長期來說還是利大於弊。

|反對政府開發鋰礦 塞爾維亞民眾冒雨上街抗議|

同樣面臨開發與環保拉鋸的,還有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塞爾維亞。哨音一響,許多抗議人士湧入公路上,不顧高速行駛的車輛,用肉身上街反對政府要開發鋰礦的決定。

抗議人士手持標語,高喊停止投資拯救環境,傳達環保理念。由於人數聚集越來越多,警消不得不出動到場維持秩序。即使下起雨,抗議民眾激情不減,撐著傘在路中央,持續向政府說不。

塞爾維亞西部被發現有大量鋰礦,礦業巨擘力拓決定要投入24億美元,購買當地土地準備開採鋰礦,但反對聲浪太大只好作罷。

各國都想搶鋰,但環保人士堅持開採必會造成破壞,擋下不少開發案。鋰能否代替石油成為潔淨能源,除了技術外,開採的過程更是關係地球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民視新聞/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