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貧血! 太空人紅血球破壞量比常人高54%

太空人回到地球後很常出現貧血現象,之前都認為這是暫時症狀,但最新研究顯示,太空人在出任務時,體內紅血球每秒鐘破壞多達300萬個,比一般人高出54%,而且就算回到地球後過了一年,紅血球破壞情況還是比平時高出30%。

所謂太空貧血,就是太空人剛抵達太空時,身體產生的快速適應反應,因為體液會轉移到上半身,從而導致血管中10%的液體流失,這時身體就得破壞10%的紅血球細胞來均衡,先前大家都認為這種貧血現象只是暫時的副作用,但事實恐非如此。

渥太華大學教授杜魯德爾說,「我們現在發現貧血恐非暫時現象,太空會對紅血球細胞造成重大特定的效應。」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院,針對14名參加6個月任務的太空人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太空人的紅血球破壞量高出54%。

另外根據這份最新研究,太空人就算回到地球一年後,紅血球的破壞情況仍比平時高出30%,顯示太空貧血的影響程度和時間比過去認知的大許多,而待在太空越久,貧血的症狀可能越嚴重,這對執行長途太空任務也是一大阻礙,根據NASA估算,一趟火星之旅來回大約得耗時2年,太空人若在途中,出現身體無法承受過量生產紅血球的超載情況,將會極度危險。

渥太華大學教授杜魯德爾表示,「由於紅血球一直被破壞,在執行火星任務時,應考慮為太空人準備人造血液製品之類的。」研究人員表示,導致太空貧血的確切原因還有待進一步調查,一旦了解的更多,就可以幫太空人進行事後治療,以及調整飲食達到事前預防。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