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防疫與病毒共存 兩大警訊持續觀察

指揮中心宣布取消疫情分級警戒,朝向「經濟防疫新模式」,逐漸與病毒共存,邊境檢疫措施也將從3月起放寬,但醫師提醒兩大警訊要持續觀察,如果國內疫情監測,社區不明感染源的傳播鏈持續增加,或是國外又出現新變種病毒威脅,導致重症死亡率上升,必須盡快回防加嚴管制。

取消疫情分級警戒,進入經濟防疫新模式,指揮中心3月起將逐步鬆綁邊境,但醫師提醒,國內外如果出現兩大警訊,就得盡快回防、加嚴管制。

北醫胸腔內科醫師周百謙說,「目前首先要確定內部,不要再有太多的一些不明傳染源,再來是國外的部分,因為我們陸陸續續會開放,商務人士跟一般人士的入境,所以說國外又有新的變種株出現,而且重症率更高的話,我們應該暫緩開放邊境,讓這些新興病毒不要入侵台灣,是我們在目前疫苗注射,不能夠百分之百的情況下,最好的一個做法。」

醫師指出,國內疫情監測,如果社區不明感染源的傳播鏈持續增加,或國外又出現新的變種病毒威脅,導致重症死亡率上升,邊境策略都得隨時調整、保持彈性。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表示,「看國內的醫療量能,是不是有出現局部不堪負荷的狀況,那也要看說國外,是不是也有大量的感染浪潮,所以說是內外要看它的局勢而定。」

但居家檢疫措施,未來除了入境者可採一人一戶,匡列接觸者居家隔離,甚至放寬到一人一室,是否增加社區風險?醫師認為,還是得看民眾有無違規,要有完善配套,而個案攜帶病毒量的多寡,也會影響傳播能力,只要拉高疫苗涵蓋率,就能避免重症死亡,壓垮醫療量能。

北醫胸腔內科醫師周百謙說,「其實我們還是有1/10的人口,可能因為沒有疫苗的保護,而可能被造成感染的風險,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考驗,這些被隔離者如何來做好,居家跟其他人之間防疫的管制處理。」

至於指揮官陳時中所提的防疫長概念,醫師坦言與其設置防疫長,不如調整快篩策略或認證標準,讓採檢更加普及化,在出現症狀趕緊篩檢確認,才能降低企業染疫風險。

(民視新聞/陳子凡、盧柏璁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