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情緒」貼上負面標籤:試著理解「情緒」與自己對話,找回自主控制權

「你看你又來了!」「你怎麼那麼愛生氣啊!」這類的回應常出現是他人與自己的對話中嗎?在遇到某些事時,我們總是很輕易地就產生情緒波動,但對於為何會這樣,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因此被貼上「情緒化」的標籤後,只覺得自己頗是委屈,愈是想要解釋,卻愈是讓情況失控,因為對方只覺得這是在找藉口,所以我們的情緒就一發不可收拾,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更多新聞: 快新聞/新北拋輕症在宅照護 陳時中:「3大方向」需完整規劃

有時候「情緒」是想告訴你自己怎麼了

不把「情緒」貼上負面標籤:試著理解「情緒」與自己對話,找回自主控制權
圖片來源:pexels@Daniel Reche

有些人為了讓他人覺得自己是個成熟的人,所以極力地忍耐壓抑因某事引起的負面情緒,就算已經踩到自己的底線,還是想裝得若無其事;也有些人用自己的原則去看待事情,只要對方不認同自己認為的「對」,就一定要爭得你死我活,只想證明自己說的沒錯。前者是不重視自己的情緒,心裡明明就很不舒服,還是視而不見,到最後也騙過自己,好像這樣下去也沒有關係,後者則是過於重視自己的情緒,讓人覺得難溝通,導致人際關係不佳。

不管是隱忍還是據理力爭都不能為我們帶來好的結果。其實學會好好地表達情緒,透過「說明」讓對方知道我們當下的感覺是怎樣的,而不是怕影響人際關係,就可以讓人肆無忌憚地侵害自己的界限,更不要被生氣謾罵支配,因為發完脾氣之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也會讓自己感到煩悶,想著:「怎麼情緒又上來了。」


情緒出現總有原因,試著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不把「情緒」貼上負面標籤:試著理解「情緒」與自己對話,找回自主控制權
圖片來源:pexels@Christina Morillo

「情緒」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反應,無論是正向或負面,它們都是中性的,只是我們都用自己的想法去定義它是對是錯。當我們有負面情緒時,其實它正在告訴我們,在事情發生那一刻自己的心理狀態,以生氣來講,它會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像是某些事情的發展沒有按著自己的計畫走、個人能力被否定或是覺得對方怎麼會不懂我呢?種種都是讓我們走向情緒化的起點。

我們在與別人討論事情或只是與人聊天的時候,「偏執己見」是常有的,但也因為各自都想讓對方認同自己的「對」,所以就會忽略掉每個人都會有自己認為的「對」,可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被否定的感覺實在是太不好受了,以致有的人就把「爭贏」認為是被認同了,事實上這樣的方式,只會把自己從人際關係中推得更遠,別人也不想跟你相處。

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我們無法勉強他人一定要接受某些事,也許可以練習盡量去「同理」,試著去看見對方背負的原因,可以想想,如果對方也這樣對待我們,那種感覺是不是很好呢?

情緒是會無聲無息地就突然出現,出於自我防衛的本能,我們總會想馬上反應,畢竟要控制情緒談何容易。所以,與其去控制情緒,不如試著去理解情緒產生的背後原因是什麼,然後去傳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讓對方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才是最重要的。

 

主圖來源:pexels@Khoa Võ

copyright by share99

文章轉載自:女子學

更多新聞: 快新聞/陳時中:本土輕症率99.76% 無新增中重症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