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時間不夠用的迷思 《人生 4 千個禮拜》:接受生命有限的事實,跟著節奏向前行

你是生產力信徒嗎?又或者我們早已是生產力信徒而不自知。在工作、生活上總有許多我們認為處理不完的事情,解決掉一件,另一件又會出現,甚至是連帶相關的瑣事,也因如此,我們總覺得時間一直不夠用,好想一天有四十八小時,渴望有更多的時間能讓我們運用。


學習如何配合時間,而不是試圖掌控時間


圖片來源:Pexels @Ron Lach

會「忙碌」是來自於我們想要「生活著」,可久而久之,這個初衷開始變質了,荒腔走板地把自己變成工作機器,滿腦子只想把待辦清單上的事項一一劃去,卻又不時地加上更多被要求處理的事,就這樣不斷循環。而更可怕的是,我們還沒意識到這些事情本身是不是合理?反過來逼迫自己要多花時間去做,或要想出妥善利用時間的方式,來增加效率。

奧利佛.柏克曼在《人生 4 千個禮拜》中就告解自己也是個熱衷於劃去待辦清單的「生產力狂」。他在書中提到了,「效率陷阱最糟糕的地方,在於『質』也會受而影響,你愈是努力塞進每一件事,你用在最沒意義的事情上的的時間,反而會增多。」當我們在「效率陷阱」之中,會覺得趕工時壓力非常大,也逐漸地分不清重要和不太重要的事各是哪些?等到稍微清醒,才發覺自己一直在做不太重要的事務,而急忙地轉做原本該做的重要事,最後交出的品質只能說是普通。

我們會答應替每件事挪出時間來處理,是因為這樣就不用做出困難的選擇,更是藉由「分心」來拖延,以免要去面對經歷失敗帶來的挫折感,就像尼采說的:「匆忙度日是共通現象的原因在於,每個人都在逃離自己。」柏克曼認為這都是我們無法面對「人生有其局限」這個事實,其實我們能做的是去配合時間,而不是試圖管理時間。


專注當下,別把心思放在未來


圖片來源:Pexels

當我們把「時間」當成是某種可以掌控的事物時,我們會執著於「妥善利用時間」,但這樣的方式反讓我們很有負擔地在「過」每一天,只有這樣才能安然抵達更好的未來。把心思放在未來,反而會忽略當下的自己在哪裡,也錯過人生真正有價值的時刻。

「人生不過是一連串的現在,最後是死亡。」柏克曼認為人們大概永遠不會來到每件事都感到完美的一刻,所以建議別再將自己存在的「真正意義」一直延遲到未來,現在就可以投入自己的生活。雖說「活在當下」,卻不是要你刻意而為,太過努力想「活在當下」就會變成「試圖讓這刻成真」的手段,只會適得其反,有的只是一種彆扭又讓人不舒服的感受,因為事實上,也許就像柏克曼所下的註解,「更活在當下的意思,或許只是你終於明白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存在於此時此刻。」

 

主圖來源:Pexels @Heiner

copyright by share99

文章轉載自:女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