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怎麼長這麼像?農委會教你分辨台灣6種常見貝類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文蛤的料理。(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海鮮飲食文化多元豐富,鮮甜多汁的貝類料理更是深受民眾喜愛,然而牠們的種類實在不少,或許大家可能都吃過,但真的有辦法分得出來嗎?農委會在臉書粉專介紹多種貝類特色,教大家如何輕鬆分辨。

更多新聞: 醫護辛苦了!她工作6小時沒進食「N95戴到破皮」嘆:該離職嗎?

農委會指出,民眾常常不小心把文蛤跟台灣蜆搞混,牠們雖然都有堅厚外殼,但是文蛤家族的成員在生物學分類中皆為簾蛤科,而台灣蜆為蜆科,就外殼而言最大不同在於文蛤的殼面比蜆光滑,蜆的殼面具有環狀凸起的成長輪。而文蛤外殼是黃褐色並帶有深褐色、深灰色、米黃色及白色等多變的色彩及花紋。


「蛤」怎麼長這麼像?農委會教你分辨台灣6種常見貝類
文蛤味道鮮美清甜。(圖/翻攝自農委會臉書)



農委會列舉6種貝類,「文蛤」主要分布於台灣西部、北部海域,目前野生族群少,大多數為養殖,味道鮮美清甜。外殼有一邊比較尖是「後端」,另一邊比較鈍是「前端」。「花蛤」在市面上比文蛤少見,牠們是馬祖沿岸潮間帶的常見種,主要養殖區在台灣中部,雖然殼厚肉少,但在味道鮮美程度被認為超過文蛤。

「環文蛤」又名赤嘴蛤,外緣有一紫色環,主要棲息在河口或泥沙質的淺水區,在台灣西半部潟湖、淺灘地和潮間帶都可見其蹤跡,口感方面較文蛤肉扎實。「台灣蜆」則是淡水貝類中產量最高的,有黃金蜆之稱,味道鮮美,市售許多蜆精是蜆濃縮萃取液,其產量僅次牡蠣、文蛤。

「海瓜子簾蛤」可於台灣北部、東北部、澎湖北部、內海海域、屏東東港、小金門、馬祖發現,口感較脆,適合炒食;「山瓜子簾蛤」比海瓜子簾蛤小顆,分布於台灣西南沿海及澎湖,口感較脆,適合炒食。

「蛤」怎麼長這麼像?農委會教你分辨台灣6種常見貝類
「台灣蜆」有黃金蜆之稱。(圖/翻攝自農委會)

更多新聞: 快新聞/誠品K區擬解約! 北市紓困遭批不如新北 柯文哲:想一下要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