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蟻獸逃脫動物園流浪3個月!野外求生秘技公開 興大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食蟻獸「小紅」前年從台北市立動物園逃脫,3個月後回來瘦了一圈。(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生活中心/李國綸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前年發生一起「食蟻獸母女」流浪記,其中媽媽「小紅」逃家長達3個月,才被登山客在深坑山區發現。平時都吃飼料的小紅,這3個月來是如何在野外生存,中興大學研究團隊終於揭開小紅的存活絕技,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更多新聞: 家中螞蟻多到「開趴」他崩潰求解!神人推「鳥店」有賣驅蟲「掰掰藥」?

小紅2020年底被尋回,中興大學昆蟲系李後鋒教授的研究團隊第一時間連絡台北動物園,取得小紅被捕捉後的野外糞便進行檢查。結果發現牠竟然能找到與南美洲最相似的白蟻作為食物,而被小紅找到的這類叫做象白蟻,並非台灣野外最常見的物種。

這項發表於國際期刊「生態與演化」( Ecology and Evolution)的研究,為小食蟻獸的覓食行為提供了一個有趣而罕見的案例,顯示出「人工繁殖的小食蟻獸即便在非原生地,仍具有找到與原生地相似類型食物的天生本能」。

食蟻獸逃脫動物園流浪3個月!野外求生秘技公開 興大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篩洗出來的螞蟻殘骸,孫敬閔博士攝影。(圖/中興大學提供)


小食蟻獸的原生地是南美洲,竟然能在台灣野外存活超過3個月。李後鋒教授表示,一開始研究團隊猜測,他可能會找台灣最常見的「臺灣土白蟻」為食,但這類白蟻在中南美沒有分布。而中南美的白蟻在台灣最近的親戚是「小象白蟻」。這次研究發現小食蟻獸竟然主要取食的白蟻是「小象白蟻」,代表即使小食蟻獸「小紅」從沒在原生地野外生活過,天生便有找尋到與原生地最相似白蟻類群的能力。

興大昆蟲系博士後研究員孫敬閔多年來致力於穿山甲生態與保育研究,對於食蟻動物的糞便分析十分擅長。他表示這次在糞便裡面也發現了14種螞蟻,這些螞蟻經過鑑定發現大多為樹棲,顯示小食蟻獸應該也常常爬到樹上覓食,這也可能是牠幸運地沒有受到流浪狗傷害的原因。

食蟻獸逃脫動物園流浪3個月!野外求生秘技公開 興大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食蟻獸小紅。(圖/臺北動物園提供)

更多新聞: 不要碰我!食蟻獸遇野火「大字型」拒援 消防員施妙計1招帶走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