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監測地表超精準!氣象局2張圖曝變化 鄭明典:台灣真的在移動
大型地震會造成明顯的地表位移。(示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生活中心/李國綸、許嘉惠報導

隨著GPS衛星定位系統發展,我們只要打開手機就能使用導航,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它的功用可遠不止於此,全台有超過450個連續觀測站,同樣的技術也能用在監測地表移動,中央氣象局今(31)日在臉書貼出2張示意圖,讓大家快速了解台灣地表的變化,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在臉書轉發,直呼「台灣真的在動!最精準的數據在這裡,可以看一看,然後想一想!」

更多新聞: 影響颱風路徑預報!鄭明典1圖曝「明顯的一串」:很特殊的個案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臉書粉專指出,中央氣象局在全台灣建置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結合各單位的建置成果,台灣已有超過450個連續觀測站,進行大地測量以及建立台灣大地變形的資料庫。

地震測報中心使用Gamit繪製出兩張2009至2018年台灣「絕對速度場」、「相對速度場」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藍色箭頭,代表著測站座標隨時間的變化,利用位移量可計算出速度,推測地底斷層的活動情形。

桃園私立復旦中學地科老師王貞琇指出,所謂絕對速度場,就是過去根據星曆資料與國際站的資料,算出原點是在地球內部的某個點,所有的測站跟它的速度差異就是絕對速度場。至於相對速度場,學界大多以澎湖白沙站當作1個不動的點,因為它是台灣所能用的資料中在板塊比較內側處,其他站與白沙站的速度差就是相對速度場。

王貞琇老師說明,正常板塊運動下,每個站移動的速度和方向是差不多的,若發現和過去的運動方式不一樣,就可能是有一些因素在裡面。速度變慢可能是大地震前彈跳理論中累積能量的過程;變快則可能是大地震後進行應力調整的過程。

GPS監測地表超精準!氣象局2張圖曝變化 鄭明典:台灣真的在移動
2009至2018年台灣速度場圖。(圖/翻攝自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台灣地震相當頻繁,地震會造成明顯的地表位移,氣象局表示,其實不只地震期間,地震前(間震期)、地震後(震後期),我們的斷層也都有「偷偷」地亂動。平時地殼在「累積能量」的過程中,就會在地表出現非常微量的變形,地科學家就是利用這個原理,長期連續監測台灣地表的一舉一動。

氣象局強調,雖然目前地震預測技術尚未成熟,不過藉由地震前、中、後所蒐集的地表微小變形資料,可以讓地科學家更了解地殼運動的樣態,或是分析出地震的發生週期、計算地震的災害潛勢,評估台灣各地斷層的活動和地震的機制。

更多新聞: 颱風環流+東北季風「共伴」發威! 雨彈狂襲宜蘭 西帽山3天雨量破千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