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言堂/柑仔店夾縫中求生存 三代接手改造成「複合式咖啡店」
傳統柑仔店 注入年輕人巧思 如今成複合式商店 (圖:曾寒怡提供)

專題組/王馨曼、李奇樺 桃園報導

經營超過一甲子的柑仔店面臨生存危機,該怎麼解?有位「柑仔店囡仔」發現家中長年經營的事業,面臨極大衝擊,於是決定回到家鄉,接下二代、三代經營的招牌。首要之務,就是思索老雜貨店有沒有轉型的可能?

更多新聞: 異言堂/用台灣泥土畫出台灣風情!大地原色畫家〝土法煉色〞


異言堂/柑仔店夾縫中求生存 三代接手改造成「複合式咖啡店」

年輕人的創新、搭配懷舊柑仔店,激盪出許多新的可能!不少柑仔店結合傳統與流行,一方面保留濃濃的台灣人情味,另一方面結合電商,讓柑仔店成功數位轉型,為傳統柑仔店賦予嶄新的生命力。


異言堂/柑仔店夾縫中求生存 三代接手改造成「複合式咖啡店」

位在中壢知名百貨商圈的慈惠一街,短短300公尺內就有10多家便利超商,競爭激烈。街上僅存的一間柑仔店,原本是由一位高齡近90歲的客家老奶奶經營,但老人家年紀大了、體力不堪負荷,親戚們力勸原本在台北開咖啡廳的孫女曾寒怡,回家顧店吧!

異言堂/柑仔店夾縫中求生存 三代接手改造成「複合式咖啡店」

複合式柑仔店老闆曾寒怡說:「既然家裡有店面,要不,乾脆把咖啡店開在這裡、同時也可以就近照顧阿婆。當然,要接手,還是得做些改變,像是把咖啡店融入柑仔店;我希望讓本來一天只有賺幾百塊生意的雜貨店,業績能往上提升。」

於是返鄉接手的曾寒怡,第一件事就是改造傳統。她將店面重新裝潢成一半是咖啡廳、一半是柑仔店;另外,有飼養刺蝟的她,也將這裡打造成寵物友善商家,吸引不少飼養特殊寵物的顧客前來。曾寒怡成功拓展寵物客群的市場,也讓柑仔店業績成長了近2成。當初,為了配合阿婆的作息,早上九點前就開門營業,但店裡沒有賣餐點,只有賣咖啡,讓許多客人覺得失望;於是,曾寒怡決定採異業結盟的方式,與鄰近的早餐店合作。

早餐店老闆張婕婕說,「因為附近店家都很友好,會彼此分享資源,這就是共好、共存!店家共享消費群,帶動這邊的人潮,有人潮就會有錢潮! 所以,即使只是一個簡單的總匯三明治,我都很願意親自送過去。」地方共好、互利互惠,讓日漸式微的傳統小店,得以維持,也讓打拼了一輩子的老人家能「老有所依」。

更多新聞: 異言堂/培育新世代藝術家 大明高中從認識土地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