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走路測腦退化!醫教7點揪出病 6分鐘「沒走到300步」:有很大死亡風險

影音中心/陳映潔報導

走路雖然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但卻富有相當多的好處,像是提升心臟健康、促進體內循環系統等,對於平常沒有時間運動的人來說,走路是再適合不過的。旅美行醫20年的脊骨神經醫學博士李政家指出,走路對身體的好處非常多,也可以從步態中,看出大、小腦是否有問題,李政家也給出7點自我檢測,並提醒若是在6分鐘內,如果沒辦法走到300步,就有很大的死亡風險。

李政家博士提到,走路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提升心臟健康,促進體內血液及淋巴的循環,進而讓身體及疾病風險降低,然而,每天走路30分鐘,可以讓免疫功能可以提升外,避免骨質疏鬆、新陳代謝提升和穩定血糖等,都是走路的好處。

李政家也提醒,要看出大、小腦有無退化,其實從走路步態就可以觀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6分鐘的走路檢測,從走6分鐘來看,一個人可以走多遠,一般成人至少要能走600公尺,隨著年齡越低,能走的距離應該要增加,年齡越大的長者,走路距離也會慢慢縮短,以臨床經驗來看,不能低於400公尺,若在6分鐘內,無法走到3百公尺,代表會有很大的死亡風險。

李政家博士提到,走路狀態可以看出大腦是否退化,像是步伐變小,也是大腦退化的問題。(圖/翻攝「Dr. Li 李政家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YouTube)

李政家也指出,從走路的狀態,可以看大腦是否退化,若是前額葉的部分,後側股四頭肌的肌肉,會變得較緊繃,導致走路的步幅就會變小,同時腳尖也會沒有辦法往上抬,出現腳拖地情況,另外手臂垂在兩側不動,也代表前額葉有退化跡象;另外有些人走路啟動速度變慢,或是走路出現小碎步,代表有早期巴金氏症的現象;而當小腦退化時,走路會呈現駝背的情況,也因為平衡會變得比較差,所以在走路時,腳會張的比要開,類似外八的情形。

李政家博士表示,走的步數越多,死亡率會跟著下降。(圖/翻攝「Dr. Li 李政家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YouTube)

李政家博士建議,每天最好可以走至少1萬步,並維持20分鐘,而根據研究,死亡率會隨著步數的增加成反比,另外,在飯後走路,也可以有效的抑制血糖上升,讓血糖穩定,若是沒有辦法長時間持續走路,也盡量讓整天的步數達到1萬步,維持健康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