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轉型系列──深澳電廠太深奧?/民視異言堂

接續去年進行的《廢核之後-綠能無解?》系列報導,發現在2025年非核家園,台灣進行能源轉型過程中會碰到的困境,今年則是以深澳燃煤電廠是否興建為切入點,持續探討這些爭議背後依然直指台灣能源轉型會遭遇再生能源建置困難、過度依賴天然氣燃料成本過高,以及電價依舊過低難以節能等問題。

採訪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能源轉型需要設電廠、改建機組、鋪設輸電線路設施、興建碼頭、海上風機、農地種電、蓋天然氣接收站與儲氣槽…等等,也因此在環評大會、政府機關門口、電廠地點等每個現場裡,都可以看到環保團體動員抗爭的身影。

只是不知道環保團體在反對、質疑、抗爭的立場之外,是否也曾回過頭來思考,台灣的能源困境到底該怎麼解決?在改變能源運用模式的階段中,面臨台灣電力的青黃不接,也在同一座島嶼生存的環團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不可諱言的,這些年在全球各地都有一種現象,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資源的匱乏,以及環境生態保育意識的日益高漲,有時遇到開發與環保對立,站在環保這一邊,儼然已經成為主流立場與最「安全」的選擇。而在台灣,可能因為開發業者的負面形象、或政府政策太過粗率霸道,還是政策說明過於僵化八股,環團與開發者往往流於各說各話,彼此不相信彼此提出的調查研究數據。甚至,這中間還摻雜了政治盤算與角力。

正因為彼此間少了信任關係,讓新能源的建置出現許多阻礙。深澳燃煤電廠即使採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碳排空污最少的「超超臨界機組」,仍然被視為「骯髒」的發電;環團較能接受的天然氣發電,遇到要設立天然氣接收站時卻碰到了鐵板;太陽能板要設立,但是農地、濕地、鹽灘地、建築物的屋頂卻很難找得到、也租不起。儘管,這是開發國家的必經過程,但有時候也讓人不免憂心這也是一種內耗。

也許,台灣除了極少部分的專家,實在沒有人有能力告訴大家,什麼電廠蓋在哪裡是安全的?什麼發電裝置設在哪裡是不會影響生態?什麼樣的電力開發其實是我們環境可以容忍的限度?在整個能源轉型過程中,人民、環保團體、政府還要再學習怎麼溝通、怎麼管理吧!

完整版影片:【民視異言堂】深澳電廠太深奧?

【民視異言堂】一度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