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團真的需要指揮嗎?實驗結果真的有差

你是否懷疑過,指揮真的影響了樂團嗎?指揮看起來很重要,是因為他們站在臺中央、揮舞著雙手。但是樂手眼前都有樂譜,譜上指示要怎麼彈奏,如果挪開指揮的話,樂團難道就演奏不出音樂了嗎?馬里蘭大學的阿洛莫洛(Yiannis Aloimonos)就用了一項實驗,找來義大利非拉拉(Ferrara)的管弦樂手,要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

他們在指揮棒尖端裝置了小小的紅外線燈光,也把同樣的燈光放在小提琴手的琴弓上,並在樂團四週裝設紅外線攝影機。當指揮舞動指揮棒時,小提琴手也開始拉弓,他們的動作創造出攝影機捕捉得到的動作模式,再由電腦分析這些訊號。電腦以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得主格蘭傑(Clive Granger)創造的運算技術,阿洛莫洛和研究同仁再分析指揮是否與樂手動作相關。

科學家推測,若指揮能預告小提琴手的動作,那指揮就是真的在指揮樂團;若不能,那指揮就沒有指揮到樂團。指揮用雙手和身體舞動,然後樂手察覺指揮的訊號後,再用拉動琴弓來創造出相符的訊號,產生出感覺運動的「對話」。阿洛莫洛指出,研究結果顯示,指揮確實在帶動小提琴手,指揮的動作的確預告了小提琴手的動作。

另外,阿洛莫洛的團隊也進行了另一項實驗,他們找來兩個指揮,一個是用鐵律掌握樂團的老手,一位則是外行人。研究發現,指揮對樂手的影響越深,音樂的整體美感就會越高。研究請來了好幾位音樂專家,他們在不知道聽到哪一個版本的情況下,聽了兩個版本的音樂,指出較具權威的老手所帶出來的音樂比較優秀。

文章來源:MUZIK古典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