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打破古典樂隔閡!灣聲樂團創辦人李哲藝:讓世界看見台灣
灣聲樂團創辦人李哲藝接受民視新聞傳播群副總經理胡婉玲專訪,分享人生故事與音樂理念。(圖/民視新聞)

生活中心/陳冠宇報導

《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舉辦邁入第四年,每年演出都大受好評,期盼透過音樂讓世界更認識台灣,其中的靈魂人物非音樂家李哲藝莫屬,他不但是灣聲樂團的創辦人,更是音樂會的音樂總監暨指揮。民視節目《新聞觀測站》近期特別邀請李哲藝,接受民視新聞傳播群副總經理胡婉玲的獨家專訪,談談當初舉辦新年音樂會的初衷,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與音樂理念。

更多新聞: 把海洋搬到市區河川 光雕秀總計12個展區

灣聲樂團創辦人李哲藝不但是知名豎琴演奏家,也身兼編曲家、作曲家及樂團指揮,作品更曾40次入圍金曲獎,並在第23屆、第27屆榮獲最佳作曲人及創作獎殊榮,音樂實力備受肯定!隨著《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連續4年舉辦,持續繳出亮眼表現,李哲藝也在節目上大談發想緣起。李哲藝透露2018年時,他和樂團後援會會長施振榮先生閒聊時,聊到西方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自1934年舉辦以來,每年可以累積20億左右的收視群,讓全世界看到維也納,兩人因此決定要舉辦屬於台灣自己的音樂會,「用我們自己的音樂文化,來讓世界看到台灣的精彩」。


專訪/
李哲藝強調「音樂就是要跟觀眾建立關係」,才能為觀眾帶來感動。(圖/民視新聞)


《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與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李哲藝指出差別最大的地方,就在於他們只演奏「台灣自己的音樂」,包括台灣人寫的音樂及以台灣素材所創作的音樂,強調「音樂就是要跟觀眾建立關係」,才能為觀眾帶來感動,希望透過介紹古典音樂的背景故事、欣賞方式,幫助觀眾更親近古典音樂。灣聲樂團過去也曾透過電影主題曲、名人系列,拉近古典音樂與台灣人的距離,讓大家能找到自己與古典音樂的連結。


專訪/打破古典樂隔閡!李哲藝「只為台灣而演奏」:要讓世界看見台灣
《臺灣的聲音 新年音樂會》舉辦邁入第四年,每年演出都大受好評。(圖/民視新聞)



在採訪過程中,李哲藝也介紹了自己的成長背景,來自音樂世家的他,他的爸爸李武男老師雖然是農家子弟,卻想盡辦法學習小提琴、豎琴,甚至自己跑去日本學習,進而把豎琴引進台灣,這股熱情感染了家人,最後全家人都學起了音樂,也讓他從小就與音樂結緣。不過李哲藝在求學過程中,並未設定一定要往音樂方面走,一直到文化大學都是讀物理系,但他順利考上物理系後,卻發現實際狀況跟自己想得不太一樣,最終決定轉換跑道,轉學考上文化音樂系,主修豎琴演奏。

專訪/
李哲藝28年的創作生涯中,累積編曲作曲作品超過7000首。(圖/民視新聞)


在李哲藝28年的創作生涯中,累積超過5000首編曲、2000首作曲,加起來超過7000首,產量非常驚人,被問到該如何把古典音樂賦予台灣元素時,也就是所謂的「台灣音樂古典化」,李哲藝指出,過往古典樂創作的素材都以西方為主,與台灣人並沒有太多文化連節,於是他將台灣元素加入古典樂中,他舉歌仔戲為例,透過民眾對旋律的熟悉,來增進民眾的熟悉感,「當我們演奏這些旋律時,大家是可以跟歌仔戲連節的,甚至因為喜歡歌仔戲,我們演奏出這樣重新創作的音樂時,大家就會有熟悉感!」,藉此讓大眾認識古典音樂的美麗。

而在訪談的最後,李哲藝談到了灣聲樂團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們建立在台灣的主體文化意識上,去做古典音樂的發展,灣聲樂團「到今天為止還受到大家的肯定支持,是因為台灣文化這件事情,現在慢慢變成全台灣人的共識,企業家會支持我們,所有的樂迷會支持我們,是因為大家覺得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把台灣的音樂文化做好這件事情很重要」,未來他也期許自己能夠將樂團職業化,讓大家的生活都能有保障,目前也在朝這個方向持續努力,希望有一天能達到目標。

更多新聞: 天氣一次看!氣象局首推櫻花預報 曝「這9天」為最佳賞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