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假缺漏抑申請意願 學者籲強化師生概念建構友善校園

【記者/黃子宜、楊昕、楊宜蓁 首圖/黃子宜】

近年來多所大專院校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並逐步推動心理健康假(下稱心理假)。不過,學生因心理假導致課程資訊缺漏、專責導師不定、請假天數限制,使學生請心理假意願降低。專家表示,師長應與有需求的學生對談,而不是以直接輔導方式關心,故期盼校方應建立良好的校園氛圍。

更多新聞: 開工日員工最想對老闆說的5句話曝光!5大生肖財運旺整年 第一名快學投資理財

心理假規範因校而異 細則缺漏降低申請意願

相較事假及病假,心理假對於請假證明條件較無嚴謹的規定。國立成功大學心理健康與諮商輔導組心理師廖聆岑說明,心理假是讓學生面臨課業與生活壓力時,擁有適當喘息空間並了解自我身心狀況,請假時也不需檢附證明。此外,教育部更透過《學生輔導法》第7條,規定校方、教師及輔導人員均負學生輔導之責,結合校園輔導機制,協助學生調適心理狀況的同時提供諮商管道。

即便許多大學開放學生使用心理假調適身心狀況,但執行細則仍有不同規範。廖聆岑說明,心理假天數與輔導機制由各大學視校內需求訂定,以成功大學為例,一學期僅有5天心理假,且請假天數超過2天,或連續請假3天(含)以上,將透過生活輔導組通知導師及學輔中心關切學生,並於必要時轉介至諮輔相關單位。

攝影:楊昕校方應建立心理知識推廣與課程安排,建構更完善的校園氛圍。(攝影:楊昕)

輔導機制未完善 「第一線教師」成關鍵

儘管心理假能讓學生自行評估身心狀況,選擇合適的方式緩解壓力,曾使用心理假的大學生Link(化名)分享,過去受生活及課業壓力所擾,卻因擔心遺漏課程資訊而不敢於必修課時請假,只能另尋時間調適心情。

除了課業壓力外,校方提供的關懷輔導機制,也會影響學生申請心理假的意願。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暄(化名)透露,該校是由專責導師負責心理假後續輔導,而大一時接觸的專責導師較溫柔,因此自己在身心狀況不佳時,能向其尋求協助。然而,暄指出,大二時改由另一位專責導師負責輔導事宜,其輔導方式較冷漠,讓暄感受不到自己的心聲被真誠聆聽,因此不敢請心理假。

輔導機制之職責不僅侷限於專業人員,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楊啟正強調,與學生接觸的「第一線教師」也同樣重要。相較輔導有情緒困擾的學生,第一線教師的職責更多是以輕鬆的態度與學生對談,另外,師長的關心方式也影響學生請心理假的意願,廖聆岑建議參考成功大學採取的「被動式關懷」,如校方以電子郵件表達關心,較能減少學生感受到的壓力。

學生憂遺漏課程進度 教授:評估資源採視訊教學

考量心理假的天數限制,使暄擔心未來身心狀況更不佳時,會無假可請。「限制學生請心理假的天數,缺乏個別差異考慮。」楊聰財診所精神科醫生楊聰財指出,每個人的心理狀況、休息及康復時間不同,此外,請假天數需維護學生學業穩定性的同時,也能支持學生心理健康需求,以便個別考慮學生的情況,提供適當的支持和諮商資源。

 學生擔心課程缺漏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來源不減反增,廖聆岑對此表示,與其讓心理假天數延長,更重要的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與討論。他補充,曾聽聞教師反映,學生請假次數過多需補救課堂缺漏,可能導致教師業務量增加,故心理假實行後,校園全體人員的意識抬頭也相當重要。楊啟正則認為,在評估校內資源的前提下,視訊課程能為學生提供不同選擇,也能避免學生因為擔心錯過課程不敢請心理假,同時,學校體系應從老師對於心理假的應對方式,建立心理知識推廣與課程安排,建構更完善的校園氛圍。

心理假實施後仍有許多缺漏,廖聆岑認為,心理假已從教育層面開始建立師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促使大眾重視自身的心理狀況。針對教育推廣層面,楊聰財也期盼,學校應該教育學生、教職員工和管理層心理假的重要性與合理性,並支持申請心理假的學生。


免責聲明:本文為合作外稿授權《民視新聞網》原文轉載,如對內文有任何疑問請逕與原作單位確認。

更多新聞: 周一「雨水節氣」到!命理師:大好大壞超有感 黃金玉石寶石可補運

🔥 大家都在看 👉  點我看熱門新聞

🔥 1013謝國樑罷免案 👉  基隆市政爭議懶人包、罷免案最新進度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