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課業加重 中小學國樂社團苦撐
現在的學生很多人從小都有學樂器,但多半學的是西樂,國樂反而愈來愈少人學,主要是因為國樂給人的印象多半偏向廟會或是婚喪喜慶的伴奏,加上課業壓力等等,導致學校國樂社團愈來愈難招生,以高雄市陽明國中的國樂團為例,以前團員有60、70人,現在只剩下一半,連演出都還得請商已經畢業的學生回來支援。
更多新聞: 跨縣市搶明星學校!20%學生跨區就讀
陽明國中國樂團的學生,放棄周末假日休息時間,加緊練習,因為12日就要上台演出。

指揮老師王舜弘:「弓子就盡量放鬆的走,不要把你們的弓壓得太緊。」

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能放鬆,務必讓演出達到最完美。

陽明國中國樂團成立26年,曾經拿下多次高市初賽北區特優,優等第一名的好成績,大合奏的表演形式更是在103年登上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獲得好評,但風光背後卻也存在著招生的隱憂。

帶團老師林黛君:「其實很勉強大概一屆可以有20個,但是到了國三通常就會蠻多,因為課業或是補習的關係,就是沒有辦法再繼續參加。」

指揮老師王舜弘:「大家都覺得說國樂就是在,廟裏面婚喪喜慶裡面才會出現的。」

對國樂的刻板印象,以及升上國三的課業壓力,使得成員愈來愈少,連要維持演出,都得請商畢業校友來支援,不過,還是有不少新血,對國樂情有獨鐘。

陽明國中國樂團學生:「有時候接觸一下樂器,我覺得是調劑一下身心,我覺得這樣不錯。」

陽明國中國樂團學生:「興趣吧,當做休閒平常功課...。」

而在一群東方臉孔中,這位皮膚黝黑的小女生彈著琵琶,特別顯眼,她是加勒比海與台灣的混血兒,因為父親的鼓勵而開始接觸國樂。

陽明國中國樂團學生:「因為爸爸是外國人,就是對台灣的中國樂器蠻有興趣的,(我)蠻喜歡的。」

雖然招生愈來愈困難,但也因為有這群熱血的學生,才讓老師們有動力繼續教下去,給予他們在苦悶的求學生涯中,音樂的養分。(民視新聞廖錦雄高雄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