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戶可成發電廠 德再生能源比重佔35%

本週全台大跳電,突顯了好幾個有關台灣電力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一個是請辭獲准的經濟部長李世光所說,應該檢視台灣的集中式電網造成的供電問題,綠能需要分散式電網,還有另一個關鍵是,電力市場自由化的問題,在德國有上千家的電力業者,甚至消費者也可以成為電力的生產者,我們來看看德國的例子。

鹿隻在空曠的草地上奔跑,不遠處則是佈滿了用來風力發電的風車,這裡是德國東北部靠近北海的小鎮,二十年來此處積極發展風能,讓這裡的農夫,賣的不只是農作物,更靠著賣出他的風車所生產的電力,變得更加富有。

他們是電力的使用者,也是電力的生產者,德國有許多個體戶是prosumer,從producer和consumer兩字合併而來,producer電力生產者,也是consumer電力的消費者,生產的電力,可以透過可雙向傳輸智慧電網賣回給電力公司,有些德國城市本身生產的電力,比所需的還要來的多。

重要的關鍵之一,自由的電力市場。台灣長期以來,由台電一家公司壟斷產電輸電配電,我們在台灣很難想像,一個活潑的電力市場是如何運作的。以德國來說,電力市場自由化,非由一家壟斷,全德國有近千多家的電力供應者,全國的電力生產、輸送和分配,由不同公司負責,打破單一壟斷市場。

電價也是千百種,在德國上千家的電力公司,消費者可以針對電價比價,就像是手機有不同的費率方案,身為消費者,對發電來源也有選擇權,如果不認同火力或核能等發電方式,則可以選擇使用風能或太陽能的電價方案。

電力改革,有賴可雙向運輸的智慧電網和市場的自由化,傳統電網下電力市場被壟斷,消費者就無法選擇電力的來源,發展再生能源的決定權,到最後還是掌握在電力公司手上。

最新數據顯示德國再生能源的比重,已再創新高佔發電的35%,其中風能成長更是快速,目前民間電力供應者,有近一半,已經是由一般市民,加上小型的社區型發電模式提供,打破壟斷的電力市場,讓全民參與能源轉型,或是台灣下一步該仔細思量的方向。(民視新聞廖林麗玲、蔡承致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