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翠工藝:瀕臨失傳的國寶技藝

在中國,翠鳥屬中藍耳翠鳥、鸛嘴翠鳥兩種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單,部分地區更設立「禁獵區」,不允許捕殺。在點翠傷生、不易取得的情況下,市面上也出現不少以鵝毛染色、孔雀尾羽甚至是綢緞抽絲製成的「仿點翠」。雖然它們的色澤光彩表現不能與翠羽相提並論,但是在點翠工藝日漸凋零的情況之下,能夠透過不同的素材將這份國寶級的手工藝術傳承下去,不啻為令人樂見之事。

在北京,就有這樣一位點翠設計師,他是阿林,從「點藍彩」、「點綢」、「點鵝毛」到古董點翠的修復、運用合法的「白胸翡翠」翠鳥羽毛製作新點翠,自學起家、後更虔心師從翠匠的他,無疑已成為一位點翠藝術的「九零後傳人」。


「點翠變法」讓藝術傳承

創立「煥鸞古典首飾工作室」的阿林,6歲起就學習京劇、高中時就對京劇中的點翠頭面產生興趣,先是自發性地從網路上查閱資料,瞭解點翠「以金銀銅胎作底,密密黏貼翠羽點綴」的基本製作概念,在高中就開始嘗試以丙烯顏料、國畫顏料、膠紙為素材,製作出紙胎點彩的仿點翠,此後漸漸開始運用綢子、絲線、毛線、鵝毛、鴿子毛等素材,成為他課間餘暇的一大興趣。不過由於點翠的製作工序十分細膩繁複,必須先依照設計圖製出胎底,再沿著各胎面的輪廓,裁剪、拼貼出對應的「翠」,然後才能將這些翠面黏貼於胎上。即使是用簡單的顏料繪「翠」、膠紙作「胎」,也半點馬虎不得,稍有不慎,可能整片「翠」都要重畫重點,豈敢輕易動用珍貴的翠羽?因此,在阿林到北京學習美術以後,終於遇到一位專門修補老點翠的師父,才拜入其門下學習傳統的點翠工藝技術,並於老師父仙逝多年後,成立「煥鸞古典首飾工作室」,接受訂制或持續創作新的點翠藝術作品。

「煥鸞古典首飾工作室」除了點綢、鵝毛染色等「仿點翠」,也有部份以合法的「白胸翡翠」羽毛作為素材。阿林說,傳統點翠從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到民國,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程式化模式,無論所用的是翠羽還是替代品,傳統點翠的製作慣例也成為點翠在今日的局限。他說,尤其是服裝穿著與審美思維的改變,都使傳統點翠之美脫離了主流的趨勢軌道,這也促使他去思考,如何將點翠工藝應用於今日的珠寶首飾設計中?再實際嘗試、製作出「現代實戴」的點翠珠寶。


傳入「九零後」手中的點翠
阿林說,古代服飾精緻繁縟,適合搭配造型、配色誇張的首飾,而今日服飾簡化、西化,使傳統首飾很難相容,且傳統點翠多使用平面化抽象圖形,追求神似、簡化形體,使用與中國畫一樣的散點疊壓立體,與現代人多由西方美術體系啟蒙、更追求形象逼真或幾何形基變的素養不同,都使原有中國式審美很難在眾多立體精緻的首飾中脫穎而出;而現代的首飾佩戴位置,也是身上更常受到觸碰的部位,因此更要考慮脫翠的風險。所以,阿林在因應市場需求投入更大眾化的產品開發時,基本的目標便是:受眾廣、易生產、成本低、易佩戴,也就需要一些相對「簡約不簡單
的設計。如為了某平臺眾籌專案而開發的一款中低價位作品:《竹影》吊墜,作品線條簡練,園林中常見的海棠窗,變形為竹節框,透過竹節窗看見竹影,疊壓有致,竹葉猶如隨風飄動,綴以紅寶石調節整體視覺效果;雙層的底線,則可多角度穿細鏈,亦可穿作手鏈佩戴,也為有自我創造能力和欲望的客人提供了一些發揮空間。此外,阿林也透過現代的設計思維,重新將老的翡翠花片、玉花片等與點翠重新融合,即使是原本成色不好的玉石花片,也能在阿林心中「新中式珠寶首飾」的概念下重新融匯,展現出超乎想像的魅力。這位出生於西元1993年,也就是內地暱稱「九零後」的年輕人,就此延續了中國點翠工藝歷史的未來以及不滅的生命之火。

資料來源:珠寶商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