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慢行】塑膠再生微旅行  轉廢為用,塑膠重生記
更多新聞: 環保減塑!日本塑膠袋收費新制上路

塑膠材料因優異的材質特性,重量輕、可塑性高、生產價格便宜,被大量應用,以鋪天蓋地形式滲入日常。但人們也發現,能源問題、空氣污染、海洋垃圾、食物安全等當前棘手的環保問題,無一不和塑膠有關,開始反省塑膠的濫用,尤其是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浪費。塑膠真的萬惡不赦?真的是最不環保的材質嗎?跟著zero zero的步伐,我們不只要減塑慢行,更要透過理性的思考,找出工業發展與環境永續二者兼顧與平衡的解方。

為何人們如此愛用塑膠?

塑膠Plastic,廣泛指稱工業合成的高分子物質,也就是合成樹脂。英文字乃是衍生自希臘文的動詞”plassein”,意指膜造或塑型。塑膠的出現,替代了地球有限資源如木材、毛料、金屬、象牙等材料的使用,解放了產品研發設計的局限性,由人工合成的塑膠材質千變萬化,能依照產品需求,有各種形狀、軟硬、彈性、延展性、色彩與重量的材質展現。因容易量產、價格便宜與便利性,塑膠的生產製造顛覆了消費市場,價格低廉的塑膠日用品,也確實減輕社會底層人們的消費負擔,讓人人買得起、用得起。

正因為這種種優異的材質特性,讓人們像是發了狂地迷戀上塑膠,1960年代,一般美國人一年消耗約13公斤的塑膠產品,到了21世紀,每人一年消耗超過136公斤的塑膠,製造近4,000億美元的銷售量。塑膠的產製,串聯起一個龐大的石化產業鏈,包含生產基本原料的輕油裂解、再到加工處理產出塑膠/人造纖維/人造橡膠等原料,到各種塑膠產品的開發、產製。

「塑膠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取代象牙、有限金屬等材料,讓人人買得起、用得起,生活也因此變得更便利了。」

 七字箴言:減塑、回收、再利用

塑膠真的是最不環保的材質嗎?<在哪種容器最環保,因地而異的課題>一文中,我們可以發現,攤開各項條件檢視,塑膠未必是最糟糕的材質,甚至就循環經濟的觀點,塑膠再製再利用的表現,相較其他材質而言,是更為優秀的。

問題還是出在使用行為,過多一次性產品的使用,造成了浪費與垃圾問題。解決塑膠困境最全面且更為務實行動方案,就是「減塑、回收、再利用」。塑膠的應用範圍太過廣泛,其中包裝、食物容器與餐具是減量的首要目標。台灣人外食比例高,據環保署統計,我們一年約用掉180億個塑膠袋,賣出手搖茶飲約10.2億杯,而這些浪費普遍來說都是不需要且可避免的。

綠色生活實踐的第一步,就從減量開始,包括減少使用塑膠包材,隨身攜帶環保袋、環保餐具、環保杯具等,都是個人可以輕鬆達到的減塑行為。而坊間已有眾多以減塑、無塑為目標的社團或社群集結,如臉書的「不塑之客」社團,有多達六萬多名成員,熱情網友每天不間斷地分享自己的減塑經驗與各種DIY教學。當中的常客,多年來一直從事環保相關產業的陳炳燕表示:「減塑很重要的是持續的行動,要讓習慣成為自然,可以加入社團、分享經驗,並影響身邊的親友,找到支持的力量與夥伴,讓減塑行動持續不間斷。」

不只個人日常實踐,也有人為了減塑奔走倡議,在台讀博士班的波蘭學生Piotr Kurczewski對於台灣的塑膠文化大感困惑:「這個寶島上的人們一年總共使用了180億個塑膠袋,爲歐盟國家和澳洲使用量的4倍。試想,一個臺灣人在僅僅一年的時間便使用了782個塑膠袋,不是很驚人嗎?爲什麽會這樣呢?」他在網路上發起聯署,呼籲讓免費塑膠袋從台灣消失。

插畫:fanyu

除了民間反塑減塑的聲浪逐漸壯大,環保署也已預告,2018年起塑膠袋管制對象將從原本的7大類,倍增至14大類,包括藥妝店、文具店、水果店、飲料店等,通通都不得提供免費塑膠袋。

減塑、反塑聲浪四起,塑膠儼然已成好感度最低的材質,但為何如此,人們還是脫離不了塑膠?肯定不只是單純的喜好問題可解決得了,關鍵在於塑膠的經濟模式。塑膠因為容易量產、應用性高、價格便宜,就商業性的考量,有他的不可取代性。既然是經濟的問題,就要從經濟結構下手,進入21世紀,「全循環」的經濟模式帶來了新的希望,以循環模式翻轉過去線性的「原本原料→生產→消費使用→丟棄」模式,加入回收再製的關鍵角色,讓原本丟棄的廢棄物,找到新生的管道,轉廢為用,形成一個回收再利用的循環機制。

寶特瓶的PET材質,經過再生處理後,可以製成衣服、假髮等,2014年世足賽中,C羅等A咖球星身上穿的,都是台灣廠商由寶特瓶再製而成的環保球衣。牛奶罐、優酪乳罐的PE材質,則能再生製成洗髮精瓶罐、垃圾桶、工具箱等,近期最知名的案例就是歐萊德與大豐環保科技所合作的100%消費後再生塑料瓶器,是目前台灣市場上第一支100%「HDPE 消費後再生塑料」。其製造的碳排只有同容量塑膠瓶的1/4。

圖:再生塑膠粒子(圖片來源:rf123)

大豐環保科技資源循環研發中心副理施承享表示,以往再生塑料的應用多半是企業界為了節省成本的選擇,並非環保考量,再生塑料需更加純淨、穩定,才能追求更高級的製程,這些年大豐環保投入資源與心力,研發高品質再生塑料,與歐萊德合力開發的再生瓶器就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正著手開發質純的單紗、扁紗,甚至挑戰目前還無人辦得到的PP 複紗,為工業循環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塑膠循環再生微旅行

「多數人都知道使用完的寶特瓶、塑膠瓶罐要回收,不過卻不大清楚回收了,然後呢?」

塑膠循環的壯闊旅程,從被回收的那一刻說起。一只只的塑膠容器被丟入回收桶、或是跟著資源回收車消失在人們的眼前,接著,它們去到了大型的回收場、分類廠,他們將經過第一道的身分辨識,目前較常使用的是紅外線設備,機器可以輕鬆地判讀出物料的屬性,分辨出PP、PE、PS……,不只是依照材質分類,還可揀選顏色。仔細分門別類後,它們被打包成一顆顆大約500公斤上下的瓶磚,到這裡,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的分類。

接著,一顆顆大型的瓶磚將進入到再生處理廠。這些歷經滄桑的塑膠容器們,還要進入多道揀選、粉碎、清潔的程序以確保原料品質,接著,以高溫熱熔技術,將塑膠碎片熔成膏狀再經過過濾純化,去除雜質後再抽料造粒,最終,製成所謂的「再生塑膠粒」。而完工後的再生塑膠粒,還得經過層層檢測,確認不會釋出超標的重金屬,並針對塑料的熔融指數(MI).、抗折度與比重等,進行「物性」能力測試,以了解這批再生塑料適合應用在哪些產品的製程。

這些重獲新生的「再生塑膠粒子」,將會依照各自的「物性」以及不同製造商的需求,再被製造成新的產品。轉廢為用,讓物物循環、生生不息。「零廢棄、全循環」是21世紀環境問題最為務實的解方,未來,我們期許小至個人的減塑實踐,大至產官學界對循環經濟的響應支持,都能持之以恆、堅定下去,讓錯置的資源歸位,找到便利生活與友善環境的最佳平衡點。

你還有任何關於回收的疑問嗎?歡迎到「回收百問」發問,還有機會抽到最環保的洗碗精哦!我們會挑選網友最感興趣的回收問題,在zero zero妳好你好生活誌中為大家解答呦!

(本文轉載自:zero zero妳好你好生活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