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這條路!小恩的三道習題/民視異言堂

2016年12月底,我們來到了一個名叫「蛻變驛園」的地方。

遠在嘉義縣鹿草鄉,建築物原本是興建焚化爐回饋地方的「蚊子館」,後來被改裝成台灣第一座女性藥癮更生人中途之家。裡面的六位住民,不是未成年的少女,就是二十多歲的女性,她們都觸犯了毒品罪,有著一個讓人心痛的共同點,就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毒品。然而,當我們跟她們相處了四天,聽了每個人不同的故事,就很難再將她們與「罪犯」這個名詞聯想在一起。因為她們其實跟你我的孩子一樣,都有著天真、單純的一面。

透過孩子們的自述,專題報導呈現了真正的關鍵,是原生家庭環境與成長歷程所遭受到創傷、扭曲與糾葛,導致她們走上了吸毒的這條路。

吸毒者真的是罪犯嗎?說是,是從他們的行為以及行為發生的後果論之,不過,也有人認為,他們不是罪犯,而是病人。國際間像瑞士、葡萄牙、荷蘭,約莫二十年前就有這樣不同的思維與做法,大幅降低了毒品施用人口。

2016年8月,台灣也有某立委提出「毒品除罪化」的論述,不但引起輿論撻伐,據說連帶讓蔡英文總統「施用毒品醫療化」的政策想法,不敢在形成社會更普遍共識的情況下貿然施行。然而,「對於不涉及販運毒品的毒品成癮者,應該視為『病人』、『被害者』,不能只是以定罪、處罰、排斥的方式對待,而是透過政府幫忙他們遠離毒品,回歸社會」這樣的理念主張,卻是值得檢視、了解與考量的。

藉由這群孩子們的生命故事,再一次讓我們意識到家庭、父母、學校、乃至於社會每個環節都應該負起的責任,那絕對不是喊個「向毒品宣戰」、「反對毒品進入校園」這類的口號,就算盡了責的。

完整版影片:【民視異言堂】小恩的三道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