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中生科科加分的祕密:音樂課

外國學校在面臨預算壓力時,往往是音樂課首當其衝遭到裁減(譯按:臺灣學校好像不用面臨預算壓力就會砍音樂課了耶)。如今,一份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大型研究指出,有上音樂課的高中生在英文、自然科學與數學等科目的成績表現都比較好。

研究人員收集了英屬哥倫比亞省超過10萬名公立高中學生資料,涵蓋2012-2015年間畢業的所有學生,其中有超過15,000人在高中有上音樂課。

相較之下,能演唱、演奏的學生,許多學科考試成績都高於只上大班課的學生。以往也有研究團隊進行過這類研究,但這份近期研究規模更為龐大,同時還考慮了可能影響結果的其他變因。例如,學生會被鼓勵上音樂課,或許是因為他們成績已經很好;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也可能取決於他們的社經背景,而社經背景同時會影響學業成績。研究團隊在根據這些變因修正資料分析後,依然發現音樂課對學業表現的影響相當顯著。

學音樂的表現比不學音樂好之外,演奏樂器也比唱歌來得更好。這可能與投入音樂的層次差異有關。此計畫研究員馬汀.古恩(Martin Guhn)表示:「學習樂器與合奏相當考驗能力,學生必須學會看譜,並建立手眼腦協調、敏銳聆聽技巧、合奏時的團隊合作技巧與練習的自律。」

這並非首度研究音樂課與學業成就關聯的計畫,但先前的許多研究並未考量學生先前的學業表現或社經背景。一份經常被提起的論文是2008年的文章,顯示諾貝爾獎科學領域得主比他人(包括其他科學家)更容易擁有音樂嗜好。但這篇文章的資料來源歧異,難以比較;也當然,諾貝爾獎是一個過於狹小的統計母體。

不管原因可能為何,在高中提供音樂教育看起來是穩賺不賠。

文章來源:MUZIK古典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