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不朽愛人」是哪位?

貝多芬的戀情中,引發最多爭議的,就是他去世後被發現那三封未寫明收信者所致的「不朽愛人」(Unsterbliche Geliebte),而有這麼三位表姐妹,都曾被列為「不朽愛人」的有力人選,那就是:茱莉葉塔.圭齊亞蒂(Giulietta Guicciardi)、布倫瑞克家的姐妹泰瑞莎與約瑟芬(Therese & Josephine Brunsvik)。


茱莉葉塔.圭齊亞蒂,「月光」奏鳴曲的被題獻者,和兩位表姐都曾被列入貝多芬「不朽愛人」的人選


早在1799年5月,布倫瑞克泰伯爵家的寡母安娜就讓兩位女兒以千金之軀「紆尊降貴」爬上平民公寓的三樓,請貝多芬為泰瑞莎與約瑟芬上鋼琴課。

不過,愛情先在她們的表妹身上發生。貝多芬年紀輕時的教導方式顯然較日後更紳士────至少對女性學生是如此,所以深受布倫瑞克家族的肯定。

於是,在1801年下半年將兩位女兒的表妹茱莉葉塔.圭齊亞蒂也介紹給貝多芬。貝多芬迅速受到茱莉葉塔吸引,11月16日寫給他的少時 的朋友韋格勒(Franz Gerhard Wegeler)的信中有點一廂情願又不失明智寫著:「迷人的女孩,我愛她,她也愛我」,「這是我第一次感到——婚姻可以使我幸福,但不幸的是,她不屬於我的階級——現在——我當然不能結婚了。」

貝多芬在次年將第14號鋼琴奏鳴曲(Op.27,No.2)獻給茱莉葉塔。這首「近似幻想曲」(Quasi una fantasia)的樂曲就此染上浪漫色彩。雖然這首曲子獻給她並非貝多芬初衷,後來也有許多學者提出澄清,但並無法阻止其扭曲這首作品內涵的流行別號「月光」家喻戶曉。

多年後(1823),貝多芬向他當時的秘書安東.辛德勒(Anton Schindler)坦白,他確實曾愛上了茱莉葉塔。於是,辛德勒1840年寫作的貝多芬傳記中,乾脆聲稱茱莉葉塔就是**「不朽愛人」**。

不過,茱莉葉塔的表姐泰瑞莎.布倫瑞克立刻質疑了這個說法:「貝多芬的三封信,據說是給茱莉葉塔,恐怕是騙局吧?」表姐有著充分理據,因為辛德勒等其他同時代人對貝多芬和約瑟芬之間的持久戀情幾無所知,而泰瑞莎對前音樂老師和妹妹的私下往來則全盤知曉。

何況,茱莉葉塔與業餘作曲家馮.加倫伯格伯爵於1803年結婚,隨後遷居那不勒斯,至1822年方返回維也納。無論曾經的愛意多強烈,貝多芬寫下致「不朽愛人」的信時,這位表妹有著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1804 年的約瑟芬.布倫瑞克肖像,至今仍為貝多芬「不朽愛人」的兩大人選之一


藕斷絲連「不朽愛人」約瑟芬?

泰瑞莎姐姐如是說:「貝多芬寫的那三封信⋯⋯一定是寫給他熱愛的約瑟芬的。」

然而,妹妹約瑟芬比表妹茱莉葉塔更早,在向貝多芬學習的次年,1800年就嫁為人妻。對象是年紀大她30歲的戴姆伯爵(Joseph Count Deym),這自然是布倫瑞克家族需要一個擁有同等社會地位的富有女婿作出的抉擇。

貝多芬在約瑟芬婚後繼續擔任她的鋼琴老師,並成為喜愛藝文活動的戴姆伯爵家的常客。約瑟芬陸續生下3個孩子,而在她懷了第4個孩子時,戴姆伯爵不幸於1804年1月因肺炎猝死。

如今可知貝多芬對約瑟芬的愛意表達,是在她身為戴姆伯爵遺孀時,所以在茱莉葉塔之後。至於貝多芬日後承認,他不得不壓抑對約瑟芬的愛,是否能解釋為他在茱莉葉塔之前就先對表姐約瑟芬心存愛意?並沒有明確證據。

貝多芬經常去拜訪這位年輕寡婦,並寫了多封熱情的情書,其中有15封留存。在1805年3、4月間,貝多芬將歌曲《獻給希望》(An die Hoffnung, Op.32)親筆樂譜獻給約瑟芬,卻被他重要的贊助人、第二號交響曲題獻者──李希諾夫斯基親王(Prince Karl Lichnowsky)發現。

貝多芬寫了長信向約瑟芬保證毋需擔心,並在正式出版時去掉題獻。此外,貝多芬極抒情的鋼琴作品《可愛的行板》(Andante Favori in F major, WoO 57)被視為對約瑟芬愛情的音樂宣言,有些音樂史家也推測貝多芬1803至1805年間創作唯一的歌劇《費岱里奧》反映了他對婚姻的嚮往,並描繪理想的配偶。

另一方面,約瑟芬以親切而不失禮節的方式回覆貝多芬,但她的所有信件都沒有實際留存下來,只保留了一些草稿,顯然希望保密這段戀情。她婉拒貝多芬以更親密方式(德語 du)稱呼她;請求貝多芬「在身體方面少愛我一點」,只將兩人之間的情感限於精神層面: 「一條溫柔靈魂對另一條溫柔靈魂的愛」。除了顧忌旁人眼光,約瑟芬對和貝多芬的關係明顯設下了防線。這段情感在兩人生前只有少數親友得知。

這段情感約持續到1806年左右。1807年,約瑟芬屈服於家人的壓力,與貝多芬疏遠。貝多芬來訪時常被告知她不在家。我們不能苛責約 瑟芬,甚至她的家人,因為以當時的法律,貴族女性一但嫁給平民,她會立刻失去身為貴族的子女的監護權—如果真要與貝多芬共結連理,除非約瑟芬狠下心 棄4個孩子!

1810年, 約瑟芬第二次結婚, 對象是愛沙尼亞男爵克里斯托夫.馮.斯塔克爾伯格(Christoph von Stackelberg)。布倫瑞克家族對於約瑟芬的二婚對象是較低階的男爵頗有不滿—遑論選擇平民為婿!這段婚姻極為失敗。

貝多芬對約瑟芬的情意是否在她二婚之後藕斷絲連,沒有決定性證據。後世學者拼湊兩人的活動,試圖證明他們仍有往來。例如:1812 年,貝多芬接受名醫約翰.馬爾法蒂(Johann Baptist Malfatti)的建議,經布拉格前往特普利采的溫泉療養。同年6月約瑟芬的日記曾記下自己打算去布拉格(但不確定是否成行)。就在7月初,貝多芬寫下致「不朽愛人」的情書。

這究竟是純屬巧合?或舊愛重逢?至今爭論不休。

姐姐泰瑞莎在日後寫下許多追悔:「貝多芬!他是摰友,是我們家的知己,真像一場美夢——一顆美麗的心靈!為什麼我的妹妹約瑟芬身為戴姆遺孀時不讓他成為丈夫?約瑟芬的靈魂伴侶!若他們共同生活,相較於斯塔克爾伯格,她應該更為幸福。母愛讓她放棄了自己的幸福」。


泰瑞莎.布倫瑞克的肖像和致「不朽愛人」的信在貝多芬身後同時在一個秘密抽屜中被發現,加上與貝多芬私訂終身的故事,使她曾成為最有力人選。


雖然日後泰瑞莎對妹妹和貝多芬未成眷屬頗感遺憾,但年輕時對貝多芬敬重且抱持友誼的她,卻也是位了解現實社會規條的女子。當初,她和另一位妹妹夏洛特發現貝多芬與約瑟芬的感情時,在書信中擔憂:**「佩碧(Pebi,約瑟芬的小名)和貝多芬這樣下去,會成什麼樣子呢?她應該自己更檢點一些!」**對這段情感既不看好,亦不支持。

奇妙的是,作為貝多芬和妹妹、表妹之間情感的見證者的大姐泰瑞莎,自己也曾被視為「不朽愛人」的唯一人選。

泰瑞莎所述布倫瑞克一家與貝多芬的情誼並非虛言:她本人是第二十四號鋼琴奏鳴曲(Op.78)的被題獻者,此曲因而別名「給泰瑞莎」 (Für Therese);弟弟法蘭茲被題獻了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Op. 57)和《幻想曲》Op.77。

19世紀中期,更出版了以泰瑞莎為主角的第一人稱記述,其中赫然有1806年5月一個星期日的月夜,貝多芬彈奏巴赫樂曲後,向泰瑞莎求婚,在弟弟法蘭茲的見證下,兩人私定終身的段落。如果為真,那麼姐姐泰瑞莎就超越兩位妹妹,成為唯一曾與貝多芬有過婚約的女性。

泰瑞莎的畫像與致「不朽愛人」的信一起放在貝多芬的秘密抽屜中,在他身後一同被發現。於是,人們綰合兩件事,認為貝多芬這些信件就是致有緣無份的前未婚妻。

不過,經過學者將無疑為泰瑞莎本人的日記和信件,還有貝多芬同時的筆記和信件比對,發現當時兩人各在不同地方,根本不可能發 生求婚一事。何況,在泰瑞莎留下的文字中,可見她知道妹妹約瑟芬和貝多芬的情感,至於她自己的戀情也有所記述,對象卻不包括貝多芬。

貝多芬和泰瑞莎的婚約在19世紀末就已經被考證為偽造,卻直到20世紀都沒廣為澄清。羅曼.羅蘭曾廣為流傳的《貝多芬傳》就採納了 這件假舊聞,並因而將第四號交響曲附會為貝多芬給未婚妻的「愛之歌」,其較古典的形式是期待婚姻時「愛情與現實的妥協」。

虛構的貝多芬月夜求婚場景之美,令人想起「月光」,遺憾的事實是,第十四號鋼琴奏鳴曲的內涵不應被侷限於佚聞;貝多芬求婚更屬捏造,不能強加於第四號交響曲。

文章來源:MUZIK古典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