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有機會翻盤?未來「4關鍵日期」決定誰真正入主白宮
(圖片來源:「Donald J. Trump」臉書)

美國多家媒體在台灣時間7日晚間,紛紛判定民主黨候選人拜登拿下老家賓州,以290張選舉人票跨過當選門檻。不過總統川普馬上透過競選團隊發出聲明,表示「選戰還沒結束,結果不是媒體說了算」,法律團隊將在下周開始展開司法訴訟,為這場大選投下變數。

事實上,由於美國獨特的「選舉人制度」,選戰不會在投票日劃下句點,後續計票爭議、選舉人投票等繁複過程,加上川普擬展開司法大戰,都可能影響選戰結果。民視新聞整理了美選後續「四大關鍵日」,一起來了解。

【12月8日】

根據《選舉人票統計法》規定,各州必須在12月8日之前選出選舉人(Elector),解決有關選舉團隊、投票票數等爭議,這個日期被稱為「安全港期限」(Safe Harbor Deadline)。如果各州無法在這個日期前完成選票統計,國會不一定會接受該州選舉結果。

【12月14日】

各州選舉人固定在「12月第二個周三後的首個周一」於各州舉行會議,投票選出正副總統,以今年來說,這個日子是12月14日,並在12月23日前將選舉人投票結果交到國會。

依照慣例,選舉人會依照該州選舉結果進行投票,其中有48州實行「勝者全拿制」,緬因州、內布拉斯加州則採取「區域計票制」(District system),會依照各個國會眾議員選區的得票分配選舉人票數,在全州獲得多數選票者,可再拿下兩張選舉人票。

為了避免出現未按照選舉結果投票的「失信選舉人」(faithless elector),許多州制定了法律制裁,例如立即予以解職,或對失信選舉人祭出罰款。

而在2016年大選中,538名選舉人中共有7人未投給該州支持的候選人,其中5人拒絕按照該州投票結果,支持當時的民主黨籍候選人希拉蕊,2人拒絕投給川普。但從歷史上來看,在1796年至2016年間舉辦的總統大選中,只有180名選舉人投票時違反其承諾,大選結果從未因失信選舉人的行為翻盤。

(圖片來源:「Joe Biden」臉書)

【1月6日】

新一屆國會於1月3日宣誓上任後,隨後會於1月6日計算各州選舉人票,並宣布獲勝者。

根據美國《憲法》第12條修正案,如果沒有候選人贏得過半數的「270張」選舉人票,國會就要舉行「臨時選舉」,由眾議院各州代表團選出新任總統,參議院選出副總統。

【1月20日】

根據《憲法》規定,國會中任何選舉爭議,都必須在現任總統任期結束日──1月20日之前解決。根據1947年制訂的《總統繼任法》,如果國會屆時仍未宣布總統、副總統名單,眾議院議長將擔任代理總統,而現任議長為民主黨籍、現年80歲的裴洛西(Nancy Pelosi)。

(民視新聞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