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疫情何時趨緩?普篩有用嗎?陳建仁一次說清楚
陳建仁即使卸下副總統職位,依然關心著疫情變化,成為最強的防疫顧問。(圖/民視新聞)

政治中心/李國綸、徐詩詠報導

台灣疫情升溫,醫療量能日漸緊繃,民眾憂心疫情何時才能控制住?武漢肺炎又是否會「流感化」?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民視新聞副總胡婉玲專訪,在《新聞觀測站》節目中逐一解說,針對不斷變化的疫情,藍營喊出的普篩是好方法嗎?他從專業的角度表示,這只會「增加恐慌」而已。

更多新聞: 營業稅減免估50萬店家受惠 租金仍最大負擔

陳建仁表示,從這兩個禮拜來看,每日新增病例數維持在4、5百,由於5月15日進入3級警戒,大概還要持續兩三天,才會看到下降的趨勢,如果當時沒有升級警戒,可能確診數會突破萬例,3級警戒確實對流行曲線達到壓制效果,由於感染人數太多,要經過14天隔離後,才能真正看到效果。

對於前陣子「校正回歸」引發熱議,陳建仁坦言,其實當年在防治SARS就有這樣的情況,現在我們要進行快篩、PCR檢測,加上通報,疾管署歸類,造成延誤的問題,世界各國都有「回填」,這很正常,本來就該這樣做,可能是沒有先說明清楚,才會造成民眾的質疑。


獨家專訪/疫情何時趨緩?普篩有用嗎?陳建仁一次說清楚
陳建仁認為,在盛行率低的地方普篩,反倒只會增加恐慌而已。(圖/民視新聞)


至於應不應該全民普篩?陳建仁說,最重要還是疫調,在篩檢前就能隔離接觸者,就不會造成感染,然而快篩的確診率,會因為當地的盛行率有所不同,在雙北地區,快篩陽性的PCR確診率在7成左右,但如果在盛行率低的地方做普篩,看到的都是假陽性,反倒只會增加恐慌而已,並無助於防疫。


對於他曾提出「病毒的流感化」,陳建仁進一步說明,COVID-19的傳染力很強,輕症、無症狀的人很多,容易造成病毒傳染,也可能演變成能夠抵抗市面上所有疫苗,所以未來必須準備好快篩、口服藥物,再加上疫苗,未來它不管怎麼變化,我們還是能夠應對。


「人類跟傳染病的戰爭,是永不止息的對抗」陳建仁說,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病毒也刺激了人類的生醫技術發展,人類必須利用「智慧」與「慈悲」來製作疫苗對抗病毒。最後,陳建仁也感性的說,其實不只有第一線抗疫人員是無名英雄,所有配合防疫措施的人,我們台灣每個人都是無名英雄,一定要齊心把防疫做得更好。


更多新聞: 單日19死創新高! 還有36歲男猝死未列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