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融入本土藝術 盧佳慧作品獲德國創新建築設計獎

深耕台灣文化近30年的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盧佳慧接下母親也是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郁秀的棒子。母女都是知名鋼琴家,傳為佳話外;盧佳慧帶領團隊將台灣歷史融入本土藝術,再用XR科技呈現出來,跨界技術獲得德國創新建築設計獎肯定,也讓台灣文化走向國際,九月她還將跟團隊參加奧地利電子藝術節。

更多新聞: 高雄首例!越南雜貨店荷葉包肉 驗出非洲豬瘟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盧佳慧表示,「你如果加上現場的表演,跟已經錄製好的影片,讓觀眾是真的有穿插在真的跟假的之間,我們想要拉近觀眾跟表演者的距離」、「它是一個容積錄影,就是把你整個人的體積,給錄影下來,所以我們當下在錄影的時候,不是說你們錄影回去,還可以後製慢慢剪接,沒有當下你就要決定,這個片子這個段落的去跟留。」

台灣歷史融入本土藝術 盧佳慧作品獲德國創新建築設計獎

知名鋼琴家,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盧佳慧整合跨界技術,將台灣本土藝術以及歷史展演出來,憑著團隊作品《印象台灣》,一舉拿下德國創新建築設計獎,盧佳慧說,「我們蒐集台灣所有的寶,我們做田野調查,我們在蒐集資料,跟到出版這個階段,其實是很冗長的,花了我們大概十幾年的時間。」

從史料蒐集,到構想最後產出,盧佳慧接下董事長也是母親陳郁秀的衣缽,把基金會委創團隊淬鍊成原創軍隊,疫情期間征戰各國獎項,下一個目標就是奧地利電子藝術節,盧佳慧說,「我跟媽媽也有不同的堅持,比如說她是做整合的人,當初我是做音樂設計的人,所以我會很堅持音樂部分,可是在一位負責策畫的人,她是要如何帶領整個團隊,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團隊。」

台灣歷史融入本土藝術 盧佳慧作品獲德國創新建築設計獎

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陳郁秀表示,「我每天都在年輕人身上學到很多,然後我也試著他們的想法,還有他們的節奏,年輕人的節奏比我們快。」

儘管是家人,工作時難免摩擦,不過母女倆放鬆閒聊時,時不時就溫柔對看,發現媽媽口罩沒戴好,就化身母親的鏡子,幫忙調整,盧佳慧形容跟母親間是亦師亦友。陳郁秀閉眼沉醉,彈奏的曲子,正是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盧修一的詩曲《鈴蘭》,將先生保存文化的志業,傳棒給女兒,更期許讓台灣文化走向世界。

(民視新聞/林恩如、馬登洲、陳威余、李建緯 台北報導)

更多新聞: 小撇步?面試被問期望薪資 網友:報高再給對方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