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這些事/台灣第一份報紙居然不是「華語版」?
台灣第一份發行的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圖片來源/節目CG)

它是台灣發行最早也最久(1885-2001)的報紙,1969年12月改華語發行,名為「台灣府城教會報(今台灣教會公報)」,是長老教會用「羅馬拼音(白話字)」發行。至於為何是用「教會羅馬字」印製?就要從歐洲宣教師來亞洲傳福音說起。

更多新聞: 久等了!電影院可脫罩飲食 民眾嗨嗑爆米花

歐洲宣教師到亞洲傳福音,遇到最大難題是語言,於是他們用羅馬字母創造了一套「羅馬字拼音系統」,可快速雙向學習當地居民的母語,並教導當地居民將母語轉為「羅馬拼音文字」。1624年此套系統也隨荷蘭殖民來台,當時宣教師在「西拉雅族新港社」傳教,用「羅馬拼音」將「新港語」轉換為「新港文」,除翻譯出「馬太福音」外,新港社的西拉雅族也用來和漢人進行土地買賣的簽約,也就是「新港文書」,不過「新港文」並未持續傳承下去。

這些人這些事/台灣第一份報紙居然不是「漢文版」?
古荷蘭文與新港文對照的聖經馬太福音(圖片來源/節目CG)

1865年自廈門「鼓浪嶼醫院」來台的馬雅各醫師(Dr.James L.Maxwell)進行醫療傳教,雖然他會說福建話,可與台灣人進行溝通,但因當時台灣教育不普及,民眾普遍不識字,於是馬雅各醫師就透過「羅馬拼音」的方式,教導病患與信徒;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羅馬拼音」和「新港文」並不相同,有音調的記號;而此後來台的宣教師也以此方式傳福音。之後隨「福建話羅馬拼音」的新、舊約聖經完成,在英國聖經公會出版後就送到台灣,推動信徒購買閱讀,不過進口聖經價位高,有能力購買的信徒非常少,於是馬雅各醫師買了整組「印刷機和拼音字盤」送給台南基督教長老教會,希望台灣能夠在本地發行印製,減低成本,讓更多民眾能購買。

這些人這些事/台灣第一份報紙居然不是「漢文版」?
來台進行醫療傳教,並教導信徒羅馬拼音的馬雅各醫生(圖片來源/節目CG)

沒錯,台南長老教會是有整組「印刷機和拼音字盤」了,可是沒有人會用!當時台南神學院院長巴克禮牧師(Rev.Thomas Barclay)得知後,利用回英國休假期間到印刷公司學印刷術;學成返台後自行組裝印刷機和拼字盤,測試成功後開設印刷廠「聚珍堂」,招攬工人訓練學習,1885年7月12日巴克禮舉行「聚珍堂」開工感恩禮拜,並印製出「台灣府城教會報」,台灣第一份報紙就此誕生!

這些人這些事/台灣第一份報紙居然不是「漢文版」?
為讓台灣能自行印製聖經,回國學習印刷術的巴克禮牧師(圖片來源/節目CG)

欲知更多精彩內容, 請鎖定民視台灣台的這些人這些事! 週五上午9點、下午3點,週日上午9點。(民視新聞網 報導)

更多新聞: 搶搭五倍券商機 Yahoo奇摩年度盛事雙11提前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