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歷時10多年紀錄 「聽熊鷹在說話」登上國際期刊

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發表了一篇「聽,熊鷹在說話,熊鷹鳴叫行為研究」的文章,裡頭紀錄7種熊鷹鳴叫聲紋、頻率,獲刊登於國際知名的,全球生態與保育刊物,研究博士黃永坤說,七種收錄的聲音,有熊鷹飛行的叫聲、幼鳥乞食叫聲、警戒聲等等,而各自也呈現出聲紋與量化數據,未來將持續透過其聲音,探討其行為意義。

更多新聞: 高雄振興五倍券抽電動車 得主直呼不可思議

幼鳥在巢裡,熊鷹在空中發出的聲音,就是飛行時的叫聲,代表的就是警戒的聲音,而幼鳥知道父親要飛回巢也不斷的鳴叫,這個聲音代表的是肚子餓要乞食的意義。等到熊鷹將食物叼回巢中時,幼鳥還會有趴下的動作,這些珍貴的影片以及聲音,都是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花了十多年時間記錄下來的。

屏科大歷時10多年紀錄 「聽熊鷹在說話」登上國際期刊

屏科大野保所研究博士黃永坤說,「我們目前記錄有七種鳴叫類型,熊鷹的鳴叫類型包括像是最常聽到的,就是熊鷹的飛行叫聲那母鳥的乞食叫聲,幼鳥乞食叫聲以及警戒聲等等。」

收錄的七種聲音,包括母鳥乞食、親子鳥間互動叫聲、警戒聲、顫音,以及一種高音頻叫聲,而透過聲紋與量化數據,被刊登在國際期刊上成為珍貴的研究,黃永坤說,「把牠畫成聲紋圖,以及他的頻率大概多高、時間大概多久,並且去探討這些聲音各自具有那些功能。」

屏科大歷時10多年紀錄 「聽熊鷹在說話」登上國際期刊

研究發現,熊鷹的鳴叫聲,一年整年都可聽到飛行叫聲及顫音,其中又以11月、12月間頻度最高,而母、幼鳥迄食、親子溝通等則只在繁殖季能紀錄到,黃永坤說,「熊鷹牠們叫聲的類型還滿多變的,也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鳴叫聲,其背後的行為意義,還需要更多數據以及背景才能深入探討,不過首次的文章發表,也證實了熊鷹彼此間確實有對話溝通的情形。

(民視新聞/洪明生 屏東報導)

更多新聞: 青少年接種BNT第二劑?何美鄉:台首劑心肌炎高美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