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我和常人一樣恐懼!」急診醫師田知學將急救深植人心、深入地方

救護車響亮的鳴霄劃破夜晚的寧靜,伴隨時間的流逝,每分每秒和死神拔河的緊張感,對任何一位救護員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擔任急診醫師近 20 年的振興醫院急診部主任田知學形容:「這,就是我們的日常。」

更多新聞: 恐怖情人7大徵兆 可能正陷入危險關係中

來自中央山脈布農族深山部落,田知學有雙明亮深邃的雙眼,炯炯有神的模樣,和那個常在節目分享醫療案例、傳遞衛教知識的樣貌,並沒有太大差異。專訪這天,恰為第一屆《1119 台灣急診日》,擔任活動主持人的她,雖早已對生死司空見慣,卻也不斷強調「急診價值」和「急救」的重要。

由「根」出發,選擇急診醫學立志幫助更多人

「面對死亡我和常人一樣恐懼!」急診醫師田知學將急救深植人心、深入地方
是布農族原住民也是一位醫師,在每個角色做好本份、綻放熱情。

田知學提及,小時候的世界很單純,在布農族社會裡,沒有階級之分,人人互助平等,所有人以長者為中心,象徵群體共識。但身處深山,生活資訊或物資相對匱乏,時常想像未來當「奧運選手」或「多讀點書」來翻轉貧窮,為家人與部落盡一份心力,故「醫生」這項職業,很早就在她的人生選項裡。

懷抱著簡單的夢想,田知學如同一般莘莘學子,用功念書,賺取獎學金、考入醫學院,自覺內在情感豐富的她,避開容易影響情緒的小兒科和癌症病房,選擇融合各科精隨的急診科。2003 年畢業後便開始擔任急診住院醫師,而後 2012 年隨夫定居美國,期間考取當地醫師執照,2016 年回到振興醫院急診室重操舊業;即使曾繞了一大圈,由「根」出發、以家(部落)為基底的信念都不曾改變,皆是以「人」為本,立志站在前線拯救眼前的生命。

當死神靠近最親近的家人,發現自己並不勇敢

「面對死亡我和常人一樣恐懼!」急診醫師田知學將急救深植人心、深入地方
田知學認為,急診最重要的莫過於團隊的默契與合作,每個人都要夠冷靜沈穩,才有辦法應對不一樣的患者。

說到急診室,每天都上演著不同故事:有時是頭破血流的車禍急救、有時是械鬥凌遲的血腥場面、有時是家屬間的動人情感、有時又是考驗人性的生死拉扯…,種種想的到的、想不到的,田知學早已見怪不怪,亦能很有自信地「切割」生活和工作,不做任何雙向的情緒遷怒。

然而,就算是身經百戰的醫生,憶起父親罹患膽囊癌至逝世的那段期間,田知學依然曾感到無窮的恐懼和煎熬:「發生在自己身上還是不一樣,原來我並不勇敢。」所幸,父親以過人的勇敢態度,將「邁向死亡」視為必經之路,帶領一家人跳脫錯愕、悲傷,坦然接受面對;正因如此,讓她得以沒有遺憾地,陪著祂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我有一個夢:人人都會 CPR,處處都有 AED

「面對死亡我和常人一樣恐懼!」急診醫師田知學將急救深植人心、深入地方
至部落藉由和小朋友的戲劇互動,傳遞急診的概念和重要。

「妳想做什麼?」自幼年開始,到田知學出社會、當上醫生,這句話不僅是父親時常的耳提面命,亦是深埋她心裡的種子。父親離世後,她重新審視「急診醫師」的身分,時常想著可以用什麼樣的形式回饋社會。

「面對死亡我和常人一樣恐懼!」急診醫師田知學將急救深植人心、深入地方
只要願意、敢站出來,人人都有可能拯救生命。

不久後,田知學因緣際會成為醫療節目常客,但有別於其他專科,急診科並無法用直接的病況或案例,訴諸日常保健的觀念,關於「立即性」的醫療行為,倘若沒親身遇過,很難與觀眾牽起共鳴。直至某次收到原住民小朋友的訊息,講述第一次在原民台以外的地方看見原住民醫師,覺得很感動也很驕傲,使她驚覺──「田知學」這個名字對原民朋友而言是一道希望,更是一抹正向的存在;因此,她將專業做出延伸,積極推廣 CPR、AED 至偏鄉,除了親自上陣教學外,還募到 13 台 AED 到南投部落,至今已救過三條寶貴的性命,致力宣導「急救」的觀念。

從中央山脈深山部落,到大城市急診室,再到美國考取醫師執照,經過一趟文化巡禮後,回到深夜站在第一線,以自己的身分和力量,將專業擴散至人群。放眼未來,田知學除了持續創造急救、急診的價值外,也期盼這份動力和熱情能加以傳遞,讓更多寶貴的生命得以延續。

 

專訪圖片來源:布農Doc 田知學

copyright by share99

文章轉載自:女子學

更多新聞: 刮完鬍子後流血? 避開小傷口引起毛囊炎你可以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