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增加社區篩檢效能!指揮中心啟動「池化檢驗」 羅一鈞說給你聽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今指揮中心宣布經過專家討論後,對於陪病者、住院對象、醫護人員例行性篩檢允許1:10的池化檢驗,將10個檢體放在1起檢驗,若都是陰性就判定為陰性,若10個檢體放在一起檢驗後呈現陽性反應,就在將10個檢體分開篩檢,抓出陽性者。

更多新聞: 快新聞/宜蘭+1! 舞蹈老師傳播鏈再燒 學童母親也染疫Ct值11.5

羅一鈞說明池化檢驗,他表示利用1比10的比例來進行醫院例行性不管是住院、陪病、高風險醫護人員的篩檢,可以把10個檢體合在一起做PCR陰性,如果都是陰性就認定是陰性,若是呈陽性反應,就再把10個檢體拆開來再檢驗抓出陽性。

羅一鈞說經過評估後,這會讓效率更高,原來要做10次,池化檢驗後只要做1次就能知道是不是陰性,Ct值的部分也經過評估,基本上31到35陽性患者仍然可以用1比10的方式偵測到,針對不是臨床診斷用的,如果是因為症狀去就醫,或機場入境或是在防疫旅館、居隔的關係,不管是症狀去就醫還是居隔期滿採檢,都沒有要適用1比10,這些對象還是用1:1的篩檢方式PCR。

羅一鈞解釋,經過專家討論後,新的池化檢驗模式不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可以增加社區篩檢的效能,但也知道醫界比較關心一些急著要住院、陪病的人,等待會過久,所以生產、手術,需要緊急住院的病人和陪病者,4/1開始仍然可以用1:1傳統PCR檢驗,這個會趕快周知給醫療院所知道。

指揮中心透過新聞稿補充說明,目前1:10的池化檢驗僅適用於發生率不高的族群,針對高感染風險的疑似個案,仍採用非池化標準流程,維持精準檢驗的要求。指揮中心強調,池化檢驗模式的採用,可在不影響檢驗結果正確性為前提,除可大量提升社區篩檢校能,亦可有效節約國內檢驗資源,可使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檢驗網絡運作永續進行。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更多新聞: 快新聞/新北一口氣增40例! 中和社區案再添23人染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