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以拿捏的平衡:人的歷程各有不同 別用自己的經驗去「感受」別人的感受

《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中庸之道」指的是不要「過」與「不及」,用適中的方式處理,而不是極端行事,同樣的概念在亞里斯多德哲學中也能窺見,像是他認為勇氣是一種美德,但勇氣過了頭則顯得魯莽,而若沒有足夠的勇氣卻又顯得很怯懦。

更多新聞: 董事長徵秘書開6大任職要求 網驚見「第2條」傻眼喊:後宮選妃?

生活中,凡事都是很難拿捏平衡的,在一片「練習愛自己」的浪潮中,我們把「顧慮他人」一點一滴地趕到邊角之處,但如同與他人交流時,我們會想要對方能考量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一樣,其實對方也是這樣想的。或許我們在愛自己的同時,也可以偶爾「在意別人」,而不是矯枉過正地去看輕別人的感受。

不過於顧慮他人,也不要只專注自己

生活中難以拿捏的平衡:人的歷程各有不同 別用自己的經驗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圖片來源:pexels@Sebastian Voortman

人際互動或是感情關係總是讓人煩悶卻又不得不面對,當我們無法好好地處理時,會自我壓抑到無法喘氣。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人會放棄自身的感受,只會時刻地去讀空氣,把別人的情緒看為首要之重,只要發現對方有些微的動靜,就會開始想東想西:「我是不是那裡沒做好?」「剛才是不是讓對方不高興了?」他們漸漸地把自我推到角落邊緣,活在別人的標準與評價中,致使自己隨時處在如履薄冰的生活裡,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煩惱到不行;有的人則是試著脫離關係所帶來的麻煩事,變得只專注於自己的世界,時間久了,就成為事事只以自身為主,完全不管他人的感受的自私者。

雖然「顧慮他人」是處於社會中的能力之一,但過度運用反而會讓自己的人生變得一團糟,而「專注自我」雖然可以不顧及世人的眼光,過自己想過的日子,但過於自我就會如同亞瑟.海普斯爵士(Sir Arthur Helps)所道的:「許多人知道如何享樂,卻不知道自己從何時起已不再向別人提供歡樂。」

保持「界限感」,不要看輕他人的感受

生活中難以拿捏的平衡:人的歷程各有不同 別用自己的經驗去「感受」別人的感受圖片來源:pexels@Liza Summer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管再怎麼親密都不可以只顧自己,而完全不去顧慮別人的感受。與人相處時要保有「界限感」,不能因為對方是最好的朋友就提出無禮的要求,什麼事要他幫你的忙,一定要拿捏好跟身邊人的距離,不要讓他們感到為難。

有時候朋友遇到不開心或是傷心的事,我們都會脫口而出「這沒有那麼嚴重!」「一定會好的!」這類帶著「我覺得這沒什麼」意味的話語。其實,我們都會下意識地用自己的經驗去「感受」別人的感受,然後判斷某個情況是否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會說出傷害他人的話而不自知,所以,既然做不到感同身受,不如就像有人說過的那樣:「最好的安慰就是不用多說什麼,在身邊靜靜地陪伴就好。」用行動讓朋友感到被關心就夠了!

 

主圖來源:《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

本文轉載自:女子學

更多新聞: 日本台灣化?日男星尋訪「千葉小台灣」 大啖超道地蔥油餅拒分食笑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