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今年5月,成大考古團隊與當地居民在屏東恆春一處河谷地帶,喊出振奮呼聲,因為他們找到鑲嵌在地層、卻有一部分從地表突出的4根動物肋骨,馬上驚覺自己「找到寶藏了」,趕緊召集挖掘團隊來到現場,將更多骨骼挖出。由成功大學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單位合組的挖掘團隊來到現場,發現要在此處展開挖掘工作極具挑戰,不只因為場地在河谷深處,還滿地泥濘,光是挖掘、搬運就耗費不少功夫,為了運出重達334公斤的下顎骨,他們甚至出動12人,還使用專門訂製的多人使用擔架工具才成功運出。
學者推測這座化石可能為晚更新世時期的「藍鯨」或「大翅鯨」。(示意圖非關本新聞/美聯社)
學者紀錄下這具超完整的鯨魚化石全長超過15公尺,肩胛骨、上下顎骨、連續出現的尾椎接完整保存,而且狀態良好,其中下顎骨長223公尺、重334公斤,而頭骨部位雖然僅保留後側部分,但也算完整,他們從挖掘出完整度高達70%以上的骨骼推斷,牠距今8萬5000年歷史,這頭鯨魚可能是晚更新世時期的「藍鯨」或「大翅鯨」,學者表示,這次的挖掘結果,可以讓學界更了解鯨魚是如何適應冰河時期至今的環境改變,極具學術意義,這也是台灣第二次大型哺乳類動物的化石,第一次是在台南左鎮發現犀牛化石。
更多新聞: 猩猩「絕不跪著要飯」高姿態乞食 網一見牠表情笑翻:牠是認真的